隨著有知識的讀書人的日益增多,他們開始不斷地追尋真理之光,渴望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并期望自己能夠活得更具價值和意義。
這種現象乃是文明得以廣泛傳播后所必然產生的結果。而在往昔的世襲王朝時期,統治者們之所以對普及教育心懷忌憚,其關鍵原因便在于此,只有愚民馴化才容易統治萬民,而壟斷知識就是他們慣用的手段。
此外,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人們往往連解決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在此情形之下,又有誰會去在意是否接受教育呢?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戰亂、疾病等諸多不利因素,始終如影隨形般困擾著民眾,導致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極為緩慢。
然而,如果將漢族與游牧民族相比較,那么前者無疑要強出后者許多倍,游牧民族腦子不開化,就是知識沒有傳承,放牧牛羊可以口口相傳,可為牛羊治病,需要總結、記錄,因為信息量太大,口口相傳無法長久傳承,所以他們的祖先只教會了他們劫掠,因為搶劫最簡單,只要有武器,身強體壯就可以出去搶劫了,不需要技術傳承。
如今,強大的大秦帝國已然成功掌控了全新的生產方式,并且大量先進的新式武器得到了廣泛運用,個人勇武不再是戰爭的主要進行方式,騎兵剛登上爭霸舞臺,還沒有綻放光芒,就要退出爭霸的舞臺。
憑借著火器的優勢,大秦早早地便將那些擅長騎射的胡人,從激烈的民族競爭舞臺上排擠出去,讓他們重新開始老老實實放牧。
也許君王征伐天下的大戰就要開始,正是皇帝實現皇權神授高度集權之際,就在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離石竟然主動提出愿意放棄手中至高無上的皇權,將其轉交至內閣之手,自己甘心情愿只作國家象征般的存在,把國政大權全權全給內閣治理!
這個消息當眾說出,令那些多年來一直提心吊膽的內閣高官們,頓時欣喜若狂,一個史無前例的龐大的帝國,交由讀書人自己治理,這是只有上古圣人才能干出來的事。
方雄不僅僅只是一名學富五車的大學者而已,他還有著另一個令人矚目的身份——九大部之一的教育部部長,現在內閣閣員,私下戲稱自己為輔相!
方雄憑借其卓越的才能和廣泛的人脈關系,在官場上可謂是平步青云,前途一片光明。
而更為驚人的是,他在未來極有可能參與競選首相一職,如果成功當選,那么他將真正地掌握大秦帝國的治理權,成為這個龐大國度的掌舵人。
然而,當面對離石所開出的條件時,方雄竟然驚訝得愣住了,一時間無法回過神來。
因為離石所提出的條件實在是太過誘人且匪夷所思了,他居然表示愿意放棄至高無上的皇權,仿佛那只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東西,可以隨意舍棄。
為了進一步增加自己所說之言的可信度,贏離石更是主動提出要制定一部所謂的“至高法”,就是出口成憲的憲法,必須天下人遵從。
這部法律將會被視為萬法之源、萬法之本,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一旦經過各方協商并最終確定下來,它便會立刻向全國頒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