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涉及判處死刑的案件,都必須要有確鑿無疑的證據作為支撐,絕不容許任何冤假錯案的發生,最少人命變得金貴起來。
與此同時,那些曾經高高在上、擁有種種特權的貴族官員們,此刻也被剝奪了特殊待遇,與普通百姓一樣接受法律的約束。如此一來,表面上看似實現了相對公平的社會環境。
離石絞盡腦汁回憶起前世所了解的政府體系,并大膽地嘗試在這片草原上,逐步建立起官僚管理體系。
盡管這個過程可能會遭遇諸多困難和挑戰,甚至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但他并不懼怕。
因為他知道,如果在草原上的改革失敗,他還能夠依靠內地重新崛起;反之,倘若內地因變革而烽煙四起,他亦可以退守至遼闊的大草原,整軍備戰東山再起,謀求自己一家子生活無憂。
無論哪一方出現變故或混亂,他始終都有著足夠的回旋空間。
這便是離石經過長時間苦思冥想之后,所得出的“狡兔三窟”之計,計謀應付不了那群人耍陰謀詭計的高手,可眼界能彌補這一切。
何況,除了這兩窟之外,其實還有至關重要的第三窟存在。
只要他自己能夠安然無恙地存活下來,那么就絕對不會讓大秦帝國陷入分裂的局面。
畢竟,國家的統一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它更像是一種深入人心的思維意識,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悉心培養和沉淀。
唯有當這種意識真正扎根于民眾心中時,大秦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而自己的后世子孫也可延續下去,不會讓各種各樣的起義,把自己弄成斷子絕孫,自己也沒有給漢民族傳承,造成太大破壞,漢文明可以自己發展出璀璨的文化,而不是自己謹記的前世流行文化,那是與漢文化格格不入的四不像。
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存在著一處較之于北方更為出色的地域光明城。要知道,在中原的北方之地,盡管已然擺脫了豪門世家的掌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于廢墟之中催生出了官僚資本,官僚體系。
即便如此,其發展速度依舊迅猛異常。然而頗為諷刺的是,當地的民眾對于這般吃肉喝血般貪婪的官僚們,竟習以為常,沒有產生反抗意識,反而是向往、羨慕。
但草原的情況則截然不同!這片土地上原有的那些貴族已被盡數屠戮殆盡,出人意料的是,這并未引發草原牧人絲毫的恐慌情緒。
能夠在草原上存活下來的漢人,無一不是往昔備受欺凌的奴隸之身。正是因為經歷過那段黑暗的歲月,這些漢人內心深處對離石滿懷感恩戴德之情。這份情感相較于內地的漢人而言,顯得愈發真摯深沉、毫無雜質。
此外,草原上眾多的牧人部落宛如一張張純凈無瑕的白紙,全然不似漢文化那般具有強烈的腐蝕性。
正因如此,他們能夠極為迅速地去適應那堪稱嚴苛的秦律。而他們始終如一地嚴格遵守秦律這件事,無疑就是最好的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