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方面,促使火德真君型高溫彈得以問世的原因,竟是由于內務府所主導的大規模工人遷移運動。
乍一看,原本內務府工人的遷移與高溫彈的誕生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其中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要知道,大秦帝國開疆拓土的步伐實在過于迅猛,然而其本土境內的人口數量相對較少。若將大秦境內的人口大批遷往新開拓的疆域,毫無疑問將會極大地削弱自身的根基力量,甚至極有可能引發民怨沸騰,這種局面是離石絕對不愿見到的。
盡管離石對于治國之道并不精通,但在最基本的立場選擇上,他還是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
畢竟,基層民眾雖并非統治階層,但他們才是起起造反的主力軍。再者說,人數眾多的平民百姓們,其需求往往最為簡單純粹——只要能夠保證他們填飽肚子,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并且未來充滿希望,那么無論遭遇怎樣的艱難困苦,他們都會心甘情愿地承受。
歷經數千年統治者的馴化,平民百姓骨子里早已深深烙印下了,服從和勤勞吃苦的特質,并與與生俱來的耕種天賦完美融合。正因如此,大秦境內的這塊基本盤絕不可隨意動搖,或進行大規模遷移,只能讓他們自愿遷徙,而且要為他們提供一切便利條件,還要為他們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與北方不同的是,南方的漢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擔憂。因為唯有漢人能夠完美地適應工業化進程,他們學習新知識的速度極快,仿佛與生俱來般懂得如何相互配合、協同合作,對組織程度有特的理解,每次大規模的戰爭,就是一次集體演練。
不僅如此,漢人的獨立性也是相當的強,只需稍加培養,哪怕是最底層的人員,至少都能勝任工頭或管理者的角色。相比之下,那些來自化外之地的胡虜則顯得遜色許多,他們大多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這種較為簡單粗暴的工作,或許殺人放火之類的勾當,對他們來說還算在行,但要論及復雜精細的工業生產操作,則完全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正因如此,內務府在南梁地區建立起了眾多規模達數萬人的大型工廠。經過長達大半年時間的悉心培養,這些工人已經成為技術嫻熟的老手。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于內務府以及整個大秦帝國充滿了絕對的信任,可以說是死心塌地。想當初,內務府向其名下各廠子里的工人們透露道:“秦皇陛下英明神武,開疆拓土,征服了諸多富饒肥沃的土地。
如今,內務府計劃前往那些地方設立新廠,畢竟在原材料的產地直接建廠,既能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效率,還能創造一個新的富裕階層。唯有如此行事,內務府方能獲取豐厚的利潤,還可以提工人整體工資,而工人自然也就能獲得更高的薪資待遇,以及更多的福利保障啦!咱們所有人的生活必定都會越過越好!”
倘若此事發生在大秦尚未在南梁建廠之前,若是有人聽聞這般話語,恐怕十有八九都會將其視作,一場精心編織的騙局。這把人當成豬仔運往海外賣掉。
可這是內務府建的工廠,工人又是內務府精心培養的。
對工廠里自己的工人說,這個效果立馬不一樣了,因為有了基本信任,而且廠里的工人,自認為是秦皇的工人,這可是真正的皇帝近人,出于近千年對皇帝信譽的任任,他們服從了內務府向海外遷移工人的決定,而且內務府所做所為根本不是騙局,內務府與遷移的工人訂下合約,合約上還有秦皇的私章印信贏斌印,這就更增加了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