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乃是由名聞天下的《帝國時報》轉載傳遞奉圣城。
要知道,這份報紙的記者和主編可都非等閑之輩,他們皆是那些自視甚高的讀書人,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但他們不是窮人,卻時常說自己是窮人中一份子。這些人常常以萬民良心自居,自命不凡,有種我窮我干凈、我是天下人的良心錯覺感。
如今,隨著大秦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讀書識字之人日益增多,報紙的銷售量也隨之節節攀升。尤其是咱們漢人,那可是出了名地喜歡湊熱鬧,這種民族天性使得報紙的銷量,如洪水般暴漲,紙張成了消耗量最大的日用品,報紙更是成為最掙錢的行當之一。一時間,報紙銷售量暴增,無論是積少成多的財富增長,還是民間讀者受眾的影響力,竟成就了好幾位文豪!
對于文人墨客而言,依靠撰寫文章來賺取豐厚的家財,并一舉躍身為富豪,簡直就是夢寐以求之事啊!
既能收獲聲名遠揚的美譽,又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只要所發表的內容并非無中生有、惡意誹謗污蔑他人,那么這筆財富便能穩穩當當地落入囊中。
不僅如此,這樣的行為還會得到大秦官府的大力保護呢!
倘若名聲愈發響亮,在民間擁有廣泛認可的影響力,甚至還有可能被推舉進入御史臺擔任官員一職,這是何等誘人的美事啊力,當官不再是世襲專有!
正是在這種思潮的引領之下,各類報紙的記者們紛紛各展其能,施展出渾身解數,要想名揚天下,然后利用在輿論界的影響力,晉升為大秦官員。
他們充分利用各自的人脈關系,爭先恐后地奔赴九真郡,只為能夠搶先獲取到第一手的珍貴資料。
在中原大地上,他們不辭辛勞地深挖細究,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引發轟動效應的線索和新聞,然后妙筆生花的報道出來,引起天下人的共鳴。
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四處奔波,不辭辛勞地去尋找每一個當事人和幸存者。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仔細搜尋著各種各樣,能夠證明事實真相的證據。
歷經千辛萬苦之后,他們終于帶著滿滿的第一手信息資料踏上歸途,回到了位于九真郡的驛站。此時已是夜深人靜,但他們卻毫無睡意,立刻投入到緊張而又興奮的構思創作之中。
當然,盡管他們不會信口開河、胡編亂造,但適當的藝術加工卻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比如,他們精心設計了對某位王姓幸存者的深入采訪,詳細記錄了他所經歷的驚心動魄的一幕;或者根據某位黃姓受害者親口敘述的悲慘遭遇,生動描繪出當時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更有甚者,還挖掘出了某位白氏女子與野猴子之間,那段不為人知的悲慘遭遇,描寫卻側重香艷惡俗……
就這樣,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文章應運而生,并陸續登上了各大報紙。
除了那些專門針對文學愛好者的報紙外,其他所有報刊都統一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來撰寫報道,目的就是要確保哪怕只是剛剛學會認字的普通漢人,也能夠輕松讀懂其中的內容。
正因為如此,能夠勝任記者這份工作的人數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因為當記者的門檻相較主編有點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