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繁華而又暗藏著諸多經濟玄機的時代,內務府宛如一頭蟄伏許久后突然發力捕食的巨獸,一出手便是一場大規模的物資傾銷行動。
此次他們所傾銷的,乃是那些積壓已久的物資,不是為了擠垮羌胡建立的王朝,而是為了掏空南方門閥的經濟基礎,削弱門閥對漢民普通人的控制。不過,需要明確的是,內務府售賣的核心是工廠,而非工廠里辛勤勞作的工人,也不是那些儲備著的各類軍用物資。
這些儲備物資,原本有著極為重要的使命,它們是專門為救濟普通人,為了糊弄蠻夷野人用的救急物資,漢民族只要不是餓急了,是不會吃這些邊角料合制出的食物,漢人只認正經糧食,對食物的要求標準很高的,只要滿足了基本食物,就會有更高的食物要求,更是會享受生活,只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在那個戰火紛飛、局勢變幻莫測的年代,軍隊的物資供應是否充足,往往決定著一場戰役的勝負,甚至影響著整個國家的命運。
然而,世事總是充滿了變數。自從軍隊在占領的區域內大力興建起大量工廠之后,這些物資的儲存數量就如同那不斷上漲的潮水,一直在持續增長,秦軍知道一些應急食物的來歷,他們自然不會愿意吃戰馬尸體的邊角料,他們也是促進大量正經糧食的主力力軍,這才讓內務府積攢了大量工業食物。
當初,在那些新占領的地方大力修建基礎工廠,內務府其實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何況戰損的戰馬尸體不能浪費了,只有少數破碎的戰馬尸體會被挖坑埋掉,大多數戰馬尸體會被肢解,高溫高壓制成肉罐頭。
后勤物資的運輸,一直是軍隊面臨的一大難題。長途運輸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在運輸過程中,物資還會遭受各種損耗,比如食物的變質、鐵器的生銹等等。
而就近生產則能巧妙地解決這些問題,它就像是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精準地切除了物資長途運輸帶來的種種弊端,為了保證食物不會被浪費掉,大秦醫匠創造性的研制出了防腐劑,為讓肉罐頭可以保存的時間更長。
這些基礎工廠主要生產的物資以食物和鐵器為主,食物是軍隊士兵維持體力和戰斗力的根本,而鐵器則是打造武器和各種軍事裝備的關鍵材料。
這次內務府傾銷的物資正是食物。要知道,內務府為了獲取食物,也算是煞費苦心。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希望能從那里獲取充足的糧食供應。然而,海外的情況卻并不樂觀。
周圍的海島上,大多生活著一些尚未開化的野人,他們過著原始的茹毛飲血生活,根本不懂得耕種土地的技術,自然也就無法提供大量的糧食,只有秦朝時的南軍算是中南半島上唯一的高等文明。
不過,也并非完全沒有希望。在中南半島上,有一個名為九真郡的地方,這里深受漢文明的熏陶。漢文明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這片土地,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明和先進技術,帶來了種植技術,帶來了織布技術,讓中南半島上的野人,可以有衣服穿。
在這里,有成片的良田,田地里的莊稼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而在林邑國,有一種名為占城稻的農作物,它來自天竺。這種水稻有著獨特的生長特性和優良的品質,本應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