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那浩浩蕩蕩的二十萬南梁救援軍隊,在大秦海軍的大型運輸船的承載下,順利地渡過了湘江,抵達了北岸。然后,他們按照計劃,繞道從郢州方向繼續進軍建康城。
當聯軍進入郢州境內時,他們的行蹤卻不幸被候景的探子給發現了。這些探子迅速將消息傳遞給了候景,使得候景很快就得知了聯軍的動向。
在得知救援聯軍即將到來,候景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他明白,救授聯軍的目的就是要迫使他撤出建康城,否則就將叛軍包圍在建康城里,慢慢耗死叛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候景決定只帶領最精銳的五萬叛軍撤離建康城,同時,他還下令將建康城中的所有糧食都一并帶走,將剩下的人口全部扔給救援聯軍,讓他們無暇顧及追擊自己,又把空耗糧食的人口包祔扔給追軍,等救援聯軍被消耗的虛弱了,侯景在率精銳騎兵殺個回馬槍。
原本,候景是打算在撤離前將建康城付之一炬的,以泄心頭之憤,正當叛軍們開始放火時,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艘游弋的偵察飛艇,這飛艇顯然是大秦軍隊的,它居高臨下地俯瞰著整個城市,將叛軍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
飛艇上的大秦士兵發現了叛軍的放火行為,毫不猶豫地扔下了一頓手雷。這些手雷如雨點般落下,準確地砸在了放火的叛軍身上,瞬間,爆炸聲四起,剛剛點燃的大火被炸滅,那些放火的叛軍被炸得血肉橫飛,而剛剛燃起的火苗也在爆炸中被撲滅。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原本就有些心慌意亂的叛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那些想要逃跑的叛軍,更是被嚇得不敢繼續放火,生怕成為下一個被手雷炸死的目標。而那些被拋棄的叛軍,則更加不敢輕舉妄動,生怕引起大秦軍隊的注意。
于是,留下的叛軍開始商議對策。他們決定,只要候景帶領著那五萬精銳叛軍離開建康城,他們就立刻向大秦投降。畢竟,相比于被大秦軍隊消滅,投降或許還能保住一條性命。
然而,如果叛軍們沒有因為這意外的打擊而亂了陣腳,如果那五萬精銳叛軍執意要放火,那么一艘飛艇恐怕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更何況,這些叛軍之前還曾經成功地射落過飛艇呢。
可惜,一旦軍心渙散、士氣全無,各種離奇的事情便會接踵而至。就在候景率領精銳叛軍剛剛離去之際,建康城中原本剩下的五十多萬叛軍竟然不約而同地集結起來,齊刷刷地跪在東城外,舉著白旗跪地祈求投降。
這并非是因為叛軍真心實意想要投降大秦,而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已經變得異常惡劣,叛軍人數滾雪球般的暴漲,可糧食不僅沒有增多,反而因為人數增長,消耗的越來越快。
經過叛軍長達一年的肆虐,周圍數千里的土地都已淪為無人區,所有的存糧也都被數十萬叛軍消耗殆盡。即使他們再怎么節省,每天所需的糧食數量依然是一個驚人的數量。
盡管建康城中還住著三十多萬普通平民,但這些人大多都是為南梁皇室服務的仆役,而非從事農業的專業人口,這些仆役包括內侍、宮女、奴婢、官員以及世家子弟等等,其中最為耗費糧食的,當屬那二十多萬不抵抗叛軍的僧兵。
這些人雖然自稱為出家人,但卻同樣需要依靠一日三餐來維持生命。他們又怎么可能懂得耕種糧食呢?
更糟糕的是,候景在臨走時不僅劫走了南梁皇帝蕭衍,還將所有的糧食一并帶走了。
然而,那些被候景遺棄的叛軍,實際上只是一群每天消耗大量糧食的無用之輩。只要這些叛軍手中沒有犯下命案,或者沒有向侯景呈上投名狀,候景都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拋棄。于是,候景率領著他的精銳部隊逃回了壽縣城,或是積極備戰準備反攻,或是干脆死守石磯堡拖跨救授援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