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所著《后漢書》中的內容。其中《后漢書·張衡列傳》記載候風地動儀共196字:“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離石站在裴玉卿的臥室外廳,目光被一件物品所吸引,那竟然是一個縮小版的候風地動儀模型!他不禁走近,仔細端詳起來。
就在這時,一名侍女走進臥室,準備為裴玉卿收拾床鋪。為了避免打擾到裴玉卿休息,侍女還特意在床前布置了一道屏風,這樣待會兒探望裴玉卿時會更加方便。畢竟,裴玉卿是一位尚未出閣的黃花閨女,而且還是大家閨秀,自然需要有所避諱。
離石微笑著向劉浚打招呼,并邀請他一同坐下。兩人圍坐在候風地動儀模型周圍,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精巧的小物件。
據離石所知,這候風地動儀乃是大秦欽天監齊天齊監史官根據整理出來的史書資料,再加上自己的摸索和創造,才仿制出的前漢朝張衡所制造的候風地動儀。不僅如此,齊天齊監史官還將候風地動儀等比例縮小,制造了幾件縮小模型。這些小零件可以拆開打亂成小部件,等收到散件后后再重新組裝,以供人重要人物進行娛樂。
而這些部件,正是在運送過程中與裴玉卿一同被運到這里的。在漫長的路途中,裴玉卿閑來無事,覺得無聊,便隨手拿了一套組裝起來,以此解悶。這一發現,讓離石對裴玉卿又多了一份了解——原來她還有如此出色的機械天賦!齊天就是一個天才、一個怪才,他喜好的就是星象天體研究,
文史知識、機械研究等等,對于齊天來說,都不過是解悶散心時的游戲之作罷了。然而,令人驚嘆的是,他不僅成功復制出了侯風地動儀,更是復刻出了渾天儀這一古代科學儀器的杰作!
這兩件大家伙的原型被放置在長安城外專門的觀星館里,而精致的小一號工藝品則被擺放在天下頂,供登頂的游人玩弄欣賞。
不僅如此,齊天還制造了上百份縮小的模型,并將它們分發到全國各地的學堂,以這些模型來考核和挑選具有天賦的可機械組裝人才。這一舉動無疑展示了他對科學教育的重視和對人才培養的關注。
然而,盡管離石對這些事情了如指掌,但他的一家子卻在擺弄這些模型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經過一個多月的嘗試,他們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將其組裝起來,不裝好多出了幾個小零件,就是組裝好后不能正常運轉。
這讓離石不禁感嘆萬千,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家人似乎都成了只會逗貓遛狗的閑人,只能坐享其成。
不過,就在離石感到失望之際,他突然發現眼前就有一個好苗子——裴玉卿。這個年輕美女不僅外表出眾,長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且似乎還有著科學家的潛質,是塊好田,可以考慮一下。
離石開始對裴玉卿刮目相看,他意識到這個花瓶般的美女人物,或許并非徒有其表,是個人才,對大秦有大用,或許對大秦皇室也有大用。
離石一直對閃內燃發動機寄予厚望,然而,這個關鍵的發明并不是由工匠聯合會研究出來的。雖然他自己曾經描繪過內燃發動機大概的樣子,但那些描述實在太過簡潔抽象,遠遠不足以讓工匠們真正理解和實現這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