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即將對世家、門閥采取清洗改造行動造,大勢之下順之者昌、逆之則亡,而劉家作為老牌世家之一,雖然在實力和影響力方面相對較弱,但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隨著識字讀報的人數逐漸增多,世家、門閥在輿論上的優勢逐漸喪失。他們原本憑借著對知識的壟斷和對漢人識字率的控制,維持著自己崇高的地位,最主要的還是教育的成本比較大,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然而,大秦帝國推行的教化政策,讓天下人都有機會讀書識字、明白事理,這無疑是對世家門閥根基的一次重大沖擊。
正是因為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劉浚在得知離石邀請董良舉到杜尚城臨時辦學任教時,毫不猶豫地毛遂自薦,跟隨董良舉一同來到了杜尚城。這一舉動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投誠,用實際行動代表家族向大秦帝國表示自己的忠心。
要知道,在毒癮沒有戒除之前,劉浚根本不會理睬離石的邀請。但如今,他的毒癮已經被御醫成功治愈,這使得他有了新的選擇和機會。
他的身體終于恢復了健康,這無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就在他以為生活即將步入正軌時,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新娶了一名新羅妾,而這位小妾竟然懷上了他的孩子!
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他既興奮又有些擔憂。畢竟,隨著家人和親人的增多,他的顧慮也隨之增加。曾經那個狷狂不羈的他,如今也不得不因為生活的壓力而做出一些改變。
盡管如此,他心里清楚,無論怎樣變化,人情世故和關系網都是必須要維持的。然而,當大秦帝國開始對世家門閥動手時,問題就變得棘手起來。
他與大秦皇帝之間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這使得他成為了世家門閥眼中的救命稻草。一旦這些世家門閥得知他與皇帝的私人關系,肯定會紛紛找上門來求救。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救吧,很可能會引火燒身,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不救吧,他在世家界的名聲恐怕就會毀于一旦。
與他不同的是,董夫子一家的情況要好得多。董壽星早已攀上高枝,董家也早早地進行了“分家析產”。如今的董家,只剩下雇傭的上百仆人,也就是簽了合同的長工,而名下的佃農則早已被放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董夫子在放生前,竟然當眾將賣身契和各種高利貸借據一把火燒掉,此舉在民間贏得了“董壽星”的美譽。
董良舉對于某些事情持有一些與董夫子不太相同的看法,但這卻引來了董夫子的不滿和反感。
董夫子毫不猶豫地召喚來了令人聞風喪膽的蓋世太保,他們如狼似虎地將董良舉強行帶走。董良舉就這樣被塞進了運輸飛艇里,像貨物一樣被押送到遙遠的杜尚城。
而劉浚,作為董夫子的晚輩,得知這個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董良舉在那種地方可能會遭遇不測,于是毫不猶豫地決定前去求情。劉浚心急如焚地跑到董夫子面前,雙膝跪地,苦苦哀求。
然而,董夫子一開始對劉浚的請求并不理會,他的臉色陰沉,似乎完全不為所動。劉浚并沒有放棄,他還是繼續苦苦哀求,甚至提到了已經過世的祖父和高祖父,希望能喚起董夫子的一絲憐憫之心。
終于,在劉浚的再三懇求下,董夫子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著什么。最后,董夫子勉強同意了劉浚的請求,允許他一同前往杜尚城。
劉浚心中松了一口氣,但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震兌卦,大利西方,福澤綿長,福及子孫!”這是劉浚來求董夫子的原因。
他對卜易之術有著精深的研究和透徹的理解,或許這能在接下來的旅途中派上用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