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道杜紅英有能耐啊。
偏偏張桂蘭蠢,那年居然和她斷了關系。
“呵呵,人家有本事才不認我這個婆婆呢,高志遠也是娶了媳婦忘了娘,我算是看明白了……”
趙正德……勸不了,根本勸不了。
總覺得別人錯了。
從來不自我檢討。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啊。
算了算了。
生產隊幾個干部商量后借了三百給張桂蘭。
約定了歸還時間:一年之內。
要不然過年的時候就要從分的糧食和錢里面扣。
張桂蘭借到了錢立馬就帶著兩個娃娃又搭拖拉機去了鎮上坐車去縣醫院。
張桂蘭借生產隊的錢的事兒全生產隊的人都知道了。
“張桂蘭是傻的啊,你大兒媳婦娘家這么有錢,怎么不去借?”
“早些年欺負人家現在拉不下這個臉。”
“那他小兒也有錢啊,是軍官呢,還借錢。”
“高志遠怕是沒管他們吧?”
“哪個說的,我可看得清清楚楚的,每個月高志遠都有讓杜大嫂給張桂蘭四元錢的零用錢,說是分家的時候就協商好了的,他和高思文一個人一個月給四元錢。”
“四元錢能干啥子噢,少了點。”
“呵呵,柳三嫂,你一個月給了你公公婆婆多少?”
“我哪來錢,我們在地里做點工分,一年到頭就全靠生產隊這點收入,不像高志遠是軍官。”
“高志遠是軍官沒錯,也僅僅是軍官,沒有開銀行,你只看到人家有錢,你沒看到人家開銷有好大,杜紅英還在上大學,四個兒子……噢,聽說杜紅英又生了一個,五個娃兒的開銷,你覺得人家的錢多得沒處花?”
“是啊,四塊錢說起來不多,但是,張桂蘭兩口子都沒幫過杜紅英看娃兒,還要給四塊錢一個月的養老錢,說得過去了。”
“那不是呢,將心比心,杜紅英也算是好的了,要是遇到我給個屁的錢!”
“呵呵,咋會呢,那到底是公公婆婆。”
“啥公公婆婆喲,你們怕是忘記了,那年杜紅英懷著孩子高志遠就出事了,部隊來說他犧牲了,張桂蘭是怎么干的?”
“一分錢撫恤金都不給杜紅英,還造謠說杜紅英的肚子不是高志遠的種。”
“對對對,我也想起來了,后來杜紅英請了大隊干部和趙爺爺做見證,和他們簽了斷絕親子關系的協議書。”
“對啊,簽了斷絕協議書了,人家還是每個月給四塊錢。”
“還不止呢,后來趙爺爺大夜那天他們又簽了一個協議,高志遠養高建成,高思文養張桂蘭。”
“這個算盤打得很響啊,高建成癱了子了什么都干不了,他們是在甩包袱。“
“這個高思文才是不要臉呢。”
“這個人我早就看出來了口是心非的,自己把自己當一根蔥了,其實啥都不是。”
“可不是,都說人文要文得武要武得,他就只是會讀書,身為農民的孩子連地都沒下過,真的太嬌慣了。”
……
李嬸子將村民們議論的事兒轉頭就告訴了陳冬梅。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家紅英沒有對不起誰”
只有誰誰誰對不起紅英。
“杜大嫂,你說張桂蘭這次在生產隊借的錢,她會不會找你們高志遠還?”
“呵呵,當我們志遠是唐僧肉啊,誰都想咬一口?”陳冬梅冷笑:“就算她想找志遠,我們志遠肯定也不會理他。養了高建成就已經是盡孝了,分家了就是各家門立家戶,高思文別說受傷就是死了都與高志遠屁相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