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閨名叫沈引蘭,是1911年生辛亥革命的后一天生的,聽老太太講那天老太爺從宮里回來給她說宮里的大事,老太太受了驚嚇就早產了,提前了二十多天……”
“四小姐的夫君姓何,何老太爺和我們家老太爺是宮里的同寮都在御膳房當差,何老太爺擅長的是做糕點后來開了滿香齋。”
……
聽唐大娘說沈引蘭出國時已經育有一子兩女,長子叫何宏陽,嫡長女叫閨名何悅,嫡次女何怡。
杜紅英一一記了下來。
同時心里默默的想,一直以來男婚女嫁還真是門當戶對的。
看看何沈兩家的聯姻,誰也不高攀誰沒有高嫁低娶之說,這樣的婚姻有底氣,也是夫妻恩愛的基石。
沈大娘躺了半個多小時實在睡不著也就起來了。
杜紅英給她說了要留唐大娘在這兒照顧她的事兒。
“珠兒姐姐家里能丟得了手嗎?”
“可以的,孩子們都有他們自己的事兒,我正閑著呢。”
“老娘,讓唐大娘搬過來住,你二老相互有個照應,這樣我也就放心些。”
“也行。”
只是,又要給紅英添負擔了,她知道肯定是要給珠兒姐姐工資的。
自己在經濟上不能給杜紅英幫助很是遺憾。
“紅英啊,這個宅子還有姑姑的一份,我百年以后,我的那一份就歸你,姑姑的,你也幫忙看護一下,以后找著她的后代了給他們一份。”
“老娘,您說啥呢。”老太太居然立起了遺囑這讓杜紅英哭笑不得:“當年您幫我照顧孩子的時候我認您當干娘就說過的,您幫我帶孩子,我養您老,這些都是應該的。”
杜紅英將文菊旁邊的院子委托文菊出租,她算過了,租金可以抵唐大娘的工資和沈大娘的開支。
這樣看來買院子還真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心里想的是回頭有機會再買幾個院子。
說好的,兒子女兒一視同仁,至少得買五個院子。
杜紅英原想找趙二叔問問米國的情況,結果大忙人趙二叔直到她走都沒回來露過面。
杜紅英得帶著五個孩子去周家住些日子。
一碗水端平,要不然周老太要有意見了。
所以,她的暑假真正是忙碌而充實。
帶著幾個孩子坐飛機,小家伙們興奮得很。
最讓杜紅英想笑的是話癆浩然還和旁邊臨坐的一個十來歲的小哥哥聊上了天。
“我舅舅是開飛機的。”
“我爸爸也是開飛機的,這個飛機就是我爸爸開的。”
浩然……裝一次b都不行,簡直深受打擊。
杜紅英憋笑憋得肚子疼。
當然,她也羨慕這些小子,想自己上下兩輩子才第一次坐飛機。
飛機的快簡直超出她的想象,當然機票也貴。
看著下飛機還神采奕奕的小五,杜紅英又覺得貴也值,特別是她這一出門就是一個小分隊的消費更是可觀得很。
錢真是一個好東西,多賺錢才是硬道理。
杜紅英帶著兒女出站口就看到了周家二老和司機。
“紅英,這里。”
“祖祖!”
一群小子撲過去,摸摸這個的頭親親那個的臉,周家二老高興得直抹眼淚。
“外公外婆,等久了吧?”
“不久不久,走,回家。”
知道杜紅英要來,再久也愿意等。
“在京城還待得習慣吧?”李向晴擔心的問:“伍樂錦沒有讓你受委屈吧?”
“外婆,奶奶對我很好的。”
這老太太也是忒小心了,兩人不對付還怕遷怒杜紅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