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入秋了,糧食該收了。
“老宋。”老孫一臉激動的走到他身旁,“辛苦了這么多個月,這苞米終于可以收了。”
老宋點頭,他黝黑的臉上也寫著激動:
“等收完這些莊稼,就快要貓冬了。”
老孫點頭,“到時候閑了,我跟你上山逮野兔回來下酒。”
“呵呵,就你那手藝還想逮兔子,兔子逮你還差不多。”老宋取笑,此時他一臉輕松。
“彼此,彼此!”老孫笑。
隨后長嘆,“我跟你說,我昨天摘我屋后種的玉米回來煮了,孩子吃得那叫一個滿足。”
老宋點頭,“勤快點,餓不到咱們。
還有,你想貓冬?難,多的是事情讓你做。”
……
就在他們熱議時,林沫來了。
林沫也不浪費時間,讓他們先掰外衣已經變黃的苞米,其他嫩的那些,等收割苞米桿時,再收。
嫩的,多留一兩天也能留得老一些。
她的話一落,老宋等人立即拿著背簍沖入了苞米地。
手握住粗壯的苞米棒,用力一掰。
咔嚓聲,格外的清脆悅耳。
掰苞米的聲音混雜著百姓歡喜的笑聲,秋收快樂的情緒像是會傳染一般,朝四周傳了出去。
而就在此時,姜文浩也走了過來。
看著這熱鬧的豐收的場面,姜文浩感嘆。
這種日子才是百姓所向往的。
這一帶的百姓,今年可以過個好年,家里有余糧,手里有余錢,這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不過這里地理環境特別,與北陵毗鄰。
一到冬季,北陵人就會越過邊境線,到這邊來搶掠糧食。
特別是今年的年景,其實不是很好。
除了他們種苞米的豐收外,這一帶種其他糧食的都欠收。
北陵那邊的情況恐怕會更嚴重。
北陵境內一旦糧食欠收,就會瘋狂騷擾大業邊境一帶的百姓,搶奪過冬的糧食。
姜文浩有些擔憂地看了一眼林沫。
他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自己初見她時,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那是因為他們曾經見過,在沈家。
林沫收回眼神,有些好奇地看向姜文浩:
“姜大人,你這眼神,是擔心?”
姜文浩點頭,“既喜且憂。
喜,那是因為苞米豐收,這對百姓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憂,是因為冬季就要來了,北陵人又要蠢蠢欲動了。
你這里距離北陵這么近,他們知道你這里有糧食,必定不會放過這里。”
林沫輕笑,“這種事情沒什么好擔心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為什么要為還沒發生的事情擔憂?
再說了,不是有鎮北軍嗎?
有鎮北軍在,北陵人不敢輕易踏足。”
姜文浩愣了下,笑,“徐少夫人還是你豁達。”
說完,他轉身看向前面正一背簍一背簍往外搬的百姓,心里還是忍不住吃驚。
這產量可不低。
源城的秋收,持續了整整三日,這才收了一遍。
而收回來的苞米棒鋪滿了北賈村整個曬谷場,金燦燦的,看著格外的喜人。
苞米棒要剝粒,想好剝,就得先曬干,所以先收回來的苞米棒正平攤在曬谷場上暴曬,而摘后面的,則堆在一旁的角落,等待著見太陽。
等到第四日時,老人女人和小孩在曬谷場給苞米棒剝粒,而青壯男人去砍苞米桿以及收之前沒摘的那些苞米棒。
因為苞米桿砍下來后,要捆扎運送到牧場,工作量大,林沫給他們請了二十個人來幫忙。
而就在眾人投身在火熱的秋收中時,無憂那邊傳來了好消息,成了。
林沫看了一眼信,只是笑了一下,便把信給放好。
時間剛剛好,苞米收完,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林沫目光落在正蹲在一旁看著剝出來苞米粒的姜文浩,嘴角輕勾:
“姜大人,你打算何時回京。
你再不走,再過一個多月,大雪來了,你想回去那就難了。”
姜文浩不以為然地揮了揮手,“無所謂,大不了我明年開春后再回去,不急。”
林沫,“……”
所以,這是想賴在自己這里了?
林沫搖頭,嘴角輕勾,“姜大人,你確定?”
姜文浩一臉茫然,“對啊,有什么問題嗎?
我這個大司農,不一定要呆在朝堂上,所以晚一些回去也行。”
林沫笑了,笑得一臉不懷好意:
“既然晚些回去沒關系,那就晚三年如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