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了幾百年的大柏樹,道家大真人以雷擊樹頂成就這一小段的雷擊木,毛師傅帶回到家中備作不時之需,郭平安出生之后形式十分復雜,毛師傅又怕黃皮子來找麻煩,又怕郭平安的妖性壓制了人性導致禍事,所以才把這壓箱底的寶貝給雕刻成了一把桃木劍放在了那個院子里。這才有了小道士手持這寶劍一劍就把那堅硬如鐵的僵尸一把刺穿。
眼見著這寶劍刺穿了僵尸,小道士顧不上激動,另一只手抓起魯班尺,對著僵尸的腦袋就打了下去,想要把這僵尸一鼓作氣的給鎮壓下來。那僵尸的瞳孔也逐漸散去,只要這僵尸瞳孔完全散開,便等于是尸氣散了,尸氣一散便等于是制服了僵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那屋子里的郭破虜醒轉了過來,自從鄭氏死后,郭破虜一直是交給了三太太撫養,孩子一開始哭,后來才逐漸的平復了心情,但是孩子不知生死概念,只當是親娘出了遠門,此刻孩子醒轉過來看到了那鄭氏,還是一眼認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當他看到自己的母親被小道童一劍貫穿,還拿魯班尺砸到腦子之上,那郭破虜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一把掙脫了三太太的懷抱,沖到院子里撕心裂肺的叫了一聲“娘”
那鄭氏之怨氣,一半是因為我太爺爺,另一半則是因為郭破虜她的這個命根子被三太太奪走,聽到這一聲娘親,鄭氏發出一聲哀嚎,那眼珠子里即將散去的尸氣忽然再次的凝結了起來,并且由一開始灰白的顏色變成了一片赤紅。
小道童回頭看了一眼郭破虜,慌忙對人說道“快把郭少爺帶回屋子中去”
也就是小道童回頭這一眼的空當,鄭氏忽然發難,她竟然朝前沖去拉近了與小道童的距離,張開雙手,舉起那長滿了黑色長指甲的雙手對著小道童的腦袋拍去,小道童只感覺腦后有陰風吹過,小道童猛然的回過頭來慌忙的躲閃,可是卻還是躲避不及,雙臉都被這鄭氏用指甲刮過,活生生的刮掉了兩塊皮肉下來
小道童吃痛之下發出一聲慘叫,那鄭氏一扭身子,竟然把那寶劍扭的從小道童的手里脫手而出,小道童忍住臉上傳來那陣陣劇痛,舉起魯班尺重重的的打在鄭氏的腦袋上,那魯班尺也是魯班教的圣器,一把把鄭氏的腦袋打癟了下去,可是鄭氏乃是僵尸,尸氣不散肉身不滅,也不會感覺疼痛,她或許是知道了小道童不好惹,干脆舍棄了小道童,朝著郭破虜的方向跳去。
小道童今日舍身做法,為的就是護郭破虜和三太太母女倆周全,怎么能任憑鄭氏傷了小少爺小道童手中的魯班尺成了武器,追著鄭氏就沖了過去,小道童從后背死死的抱著鄭氏,魯班尺往鄭氏的腦袋上不停的敲著,連敲了幾下,眼見著鄭氏的腦袋就要在魯班尺的敲擊之下敲碎,只要敲碎的腦袋,那重新凝結起來的尸氣也會散去,但是天不遂人愿,在這個時候,那魯班尺竟然斷裂開來掉在了地上
鄭氏一見小道童手里沒了魯班尺,轉過頭來,一擺手把小道童摔出老遠,小道童重重的的摔在了地上瞬間就口吐鮮血,也就是這時候,小道童的臉上傳來劇痛,他用手一摸,臉上被鄭氏抓出來的傷口變的腥臭且血肉模糊,原來是那鄭氏是僵尸,人被僵尸所傷,尸毒通過指甲傳到了小道士的臉上,如果小道士繼續在運氣行功,估計不出一炷香的功夫便會尸毒攻心而死
小道童連忙在地上打了一個滾兒,滾到了院子中的的香爐所在的位置,小道童抓起香爐灰拍在臉上暫時延緩尸毒的蔓延,他卻也知道自己此時不能再劇烈的運動,他一咬牙坐了下來道“布天羅地網”
話音一落,小道童的幾個師弟,抓著一張網從天而降,這是小道童為制服這僵尸做的最后一道防線,他的幾個師弟年紀尚幼根基淺薄,但是卻可以借助法寶和陣法布下這天羅地網之法,這天羅地網之法,乃是用墨斗線織造一張大網,網上掛滿了孫先生和清風觀歷代的先祖們留下來的鎮邪法器,以法寶來鎮壓僵尸,這幾個小師弟雖然年幼,可是玄門中人膽氣頗正,早就拿著天羅地網在一邊等候多時,只待這小道童一聲令下,剩下的幾個道童們沖將出來,天羅地網對著這鄭氏便撒了下來幾個師兄弟們各執天羅地網一角,把那鄭氏給困在天網地網當中
那墨斗線本身便是壓制僵尸之用,加上那歷代祖師爺的法器威力更是驚人,那天羅地網之中的鄭氏不停的掙扎,身上更是起了一陣陣的金光,可是此時鄭氏忽然張開了血盆大口,一口吐出了一只三條腿的金蟾出來,那金蟾體型不大,剛好從那天羅地網的網眼之中鉆了出來,那金蟾橫空一跳,張嘴吐出粘稠的汁液,像是花灑一樣的撒在了幾個道童的身上,那汁液似乎是劇毒無比,那汁液落在幾個道童的身上直直冒起一股股的白煙,幾個道童吃痛之下只能撒手,這一撒手,天羅地網便被破了,遍體鱗傷的鄭氏幾個翻滾撕爛了那天羅地網,這一次僵尸鄭氏也被徹底的激怒了,對著幾個道童沖了過去
幾個師弟年紀尚小怎能抵擋僵尸之威小道童瞬間面若死灰,難道說清風觀的道統就要這樣折損在自己的手上要怪就怪自己根骨平庸,若是能夠修的茅山祖庭的無上密法,豈能讓這一個僵尸在道觀之內逞兇眼見著幾個師弟就要慘遭僵尸之手,幼年的他們被嚇的步步后退渾身發抖,小道童一咬牙,再次的對著鄭氏沖了過去,他死死的抱著鄭氏,任憑鄭氏揮動手臂之間那手掌砸在他的身上,小道童咬破中指,用自己的血在鄭氏的身上畫鎮尸符咒,同時他對著已經嚇傻的幾個師弟叫道“快去把師傅的遺骨搬過來”
孫先生死后,并未落土入葬,而是按照孫先生的遺囑口含三粒米,放在一口大崗之中,當時小道童見識淺薄不知道師傅這樣安排自己的后事是為何意,后來回頭茅山祖庭學藝的時候問茅山的授業先生,先生這才告訴了他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