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都已經準備妥了。”
一名資深斥候,從遠處的草垛里慢慢探出身子,閃身到了鄭和的身側,壓低聲音回復道。
鄭和微微頷首,對著身后眾人打了個手勢。
緊接著,眾人齊齊站起身來,沉默地朝著大屋子發動了沖鋒。
沒有任何的阻攔。
甚至連絆馬索、陷坑都沒有。
鄭和的水兵們便如此這般地發起了沖鋒。
不多時,大屋子里便傳出了鬼哭狼嚎的哀鳴。
像極了猴子在臨死前的慘叫。
鄭和的眼中閃過一抹暴戾之色,他雙手拄著長刀,靜靜站在原地等待著。
但凡有倭寇足夠幸運,能逃出大屋子的,他都不介意給這些幸運兒們再補上一刀。
鄭和屠滅倭寇的捷報,傳回到了荊州城。
此時,正放在湘王朱柏的書案上。
困擾大明沿海百姓們多年的心頭大患,就此被連根拔除,徹底剿滅!
此外,還繳獲了數量驚人的戰利品。
鄭和還額外手書了一封信,是關于他在倭島的所見所聞。
他在信上說,倭島上的這些居民,極有可能是秦時徐福帶著三百童男童女東渡時,所定居的地方。
最為確鑿的證據,便是他在島上發現了不少秦時的竹簡、甲胄等物。
為避免這些東西外流,他全都一把火燒掉了。
同時,他還在島上發現了一處天然形成的露天銀礦,其面積之大,幾乎蔓延至一整座山頭都是!
聽當地人把這地方叫做“石見山”,鄭和不由嗤之以鼻:“這山頭連石頭都沒幾塊,遍地都是銀礦,倒不如叫它‘銀見山’,正巧也符合爾等低劣秉性!”
遂將銀礦石裝滿所有船只,將其運載歸航。
看完了鄭和的書信之后,朱柏將其重寫折好,放到了一旁。
沉吟片刻,他從書案下的抽屜里,抽出了一副海圖。
那是由他自己親筆繪制的世界地圖。
當初在與鄭和交流的時候,鄭和就曾說起過,他認為這個世界應當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的。
理由也很簡單,就是當船只離開海港,駛向遠方的時候,最后從人們視線之中消失的是船的桅桿。
也就是說,在遠處的海平面,是要比自己所在的方位底很多的。
按照生活的常理而言,應該是“水往低處流”才對,可奇怪的是海水卻并沒有流向更低處。
因此,他才推斷出這個世界應該是一個巨大的圓形,而我們人類這是在這個圓球上的生活著的。
只是有一點讓他感覺不甚明白,那就是生活在這球體另外一邊的人類,會不會天地是相反的?
人類會不會是頭朝地、腳朝天生活的。
不得不說,鄭和的想法是相當具有前瞻性的,尤其是在這個科技正在萌芽、發展的階段。
朱柏并沒有打算用自己的知識,去刻意扭曲鄭和的理解。
那種揠苗助長的行為要不得。
沒有充分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即便他強行讓鄭和相信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二把刀水準,沒用。
所以,為了讓鄭和能夠盡快開眼看世界,他親手為鄭和繪制了一張海事圖。
“既然倭寇已經平定,那么鄭和也就可以回來了。”
“正好,在本王的計劃安排之中,后面還有一樁很是重要的大事,需要安排他去處置。”
伺候在旁邊的鐵鷹士默默記了下來,準備晚些時候就去飛鴿傳書。
“殿下,鄭和將軍一行人,是否需要繞開順天府呢?畢竟那邊耳朵嘴雜,耳目眾多,臣擔心別有用心者,會說出對殿下不利的言論。”
“這事情可不是繞開就能解決的。”
朱柏緩緩搖頭,否定了這個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