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明的軍隊,可以戰勝十二皇弟。
但卻肯定是要付出相當沉重的代價。
而這種代價,是北地韃子、東海倭寇、南越蠻夷乃至宗族豪強們,加在一起所需要的代價,更為沉重!
甚至,不夸張地說,太子朱標甚至認為,倘若十二皇弟因為不滿父皇的做法,硬是要率眾兵向他討要一個說法。
那么大明的國力,將會被削弱到最虛弱的時候!
甚至,那時候還會不會有大明,都得兩說。
手足相殘這種事情,朱元璋是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會處心積慮將朱柏盡早送出應天府,甚至連自己的壽辰都不愿意讓他參加之后再走。
其目的,就是為了盡最大可能,避免兄弟反目,手足相殘。
朱柏只需要一輩子做個安安分分、無憂無慮的藩王就可以了。
至于治理國家,有太子朱標在,不必他們操心。
可現在看來,不論眼界、實力還是才學,湘王朱柏似乎都不在太子朱標之下。
朱柏越是優秀,朱元璋便越是寢食難安。
畢竟他欽點的接班人是朱標。
其實朱標自己也很清楚,在父皇的眼中,唯有他才是兒子,至于弟弟們,則全都是皇子。
兒子和皇子,是不一樣的。
所以說,自小被區別對待的兄弟們,倘若自甘平凡也就罷了,才疏學淺也沒問題。
怕,就是怕朱柏這樣的。
實力出眾,才華出眾,學識出眾,甚至連馭下手段都極為出眾。
不論鐵浮屠還是遠洋艦隊,那都是這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劃時代的殺人利器。
太子朱標的表情陰晴不定,時而寬慰,時而嚴肅,時而眉頭緊鎖。
他似乎是在考慮一個什么決定,卻遲遲沒有能夠下定決心。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直到夜色漸濃,朱標才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是想通了。
父皇所希望看到的,無非是大明的統治能夠穩固,長治久安,國祚綿長。
既然如此,那為了預防手足相殘,自己倘若讓出這個儲君的位置,是否就能夠徹底杜絕這種事情發生呢?
朱標的腦海中,逐漸回憶起了自己與十二皇弟朱柏相識的點點滴滴。
最終,他還是將這個想法強壓到了心底。
姑且……再看看吧!
倘若十二皇弟當真比自己更加優秀、也更加穩重,那這儲君之位,倒也并非全然不可以考慮禪讓。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
“十二皇弟,你可要足夠爭氣啊,千萬莫要讓孤失望。”
朱標自言自語道。
……
朱元璋壽辰!
湘王朱柏送出的大手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