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渾身青紫一片,但卻直挺挺跪在了孔子、孟子兩位先賢的畫像下面,咬緊了牙冠,默不作聲。
即便孔謙的戒尺如雨點一般落下,他也一動不動,任憑打罵。
事實上,今天在眾人之下表現得如此拙劣,方孝孺也是心中羞愧難耐,恨不得一頭撞死在白玉臺上,一了百了。
可惜,儒家十三經的《孝經》有教導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而忠、孝、仁、義,又是儒家提倡的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所以方孝孺他甚至都不能自尋短見!
否則在儒家思想的教條之下,那他方孝孺便是不孝之人。
他這一死,就會徹底被釘在恥辱柱上,永遠被人戳脊梁骨。
或許,對于方孝孺而言,也只有戒尺落在身上,那種清晰至極的痛感,才能讓方孝孺的心里稍微好受一些。
孔謙打得累了,這才住了手,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但他看方孝孺的眼神,卻仍然是充滿了怒其不爭。
儒家發展至今,弟子早已經遍布大江南北。
而方孝孺,便是儒家眾多學子之中的佼佼者,也是孔謙最為看好的、能夠將儒家學說繼續發揚光大,推向更加宏偉目標的候選人之一。
否則,在如此重要的月旦評中,他也自然是不可能派遣方孝孺率先出場,去舌戰諸子百家了。
可他今天的表現,卻是令人大跌眼鏡,更是令孔謙無比失望。
正因如此,所以孔謙才會如此暴怒。
一番打罵之后,此時他心中的氣也總算是消了大半。
此時,他惡狠狠地盯著方孝孺,從牙縫中擠出一句話:“明天,我們絕對不容再有任何差池!若是連區區諸子百家都勝不了,那又有何臉面去見諸位先賢?”
方孝孺聞言,猛地抬起頭來,眼神之中透露著一往無前的堅毅。
“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
“你沒機會了。”
孔謙冷冷地打斷了方孝孺的話頭,說道。
“明天,你給我在席上好好看,好好學!要是再犯錯,我便要執行門規,將你驅逐出儒門!”
方孝孺閉上了嘴,低頭不語,心中充滿了苦澀。
好吧,至少今天自己犯下的錯誤,能夠為明天的師兄弟們爭取到一些經驗教訓,讓他們能在對戰的時候,多些防備……總是好的。
……
此時的皇宮之中。
朱元璋陪著馬皇后在御花園里,一邊回憶著今天在月旦評上發生的事情,一邊詳細向馬皇后轉述著。
馬皇后聽得認真,朱元璋講得又繪聲繪色,好似將方才發生的一幕幕,在馬皇后的面前重演了一遍似的。
“……真說起來,其實方孝孺做學問的能力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可惜卻是個沒有急智之人,話趕話就給把自個兒說死了,再往后就只剩下了胡攪蠻纏似的詭辯。”
說到這兒,朱元璋的臉上多了一抹火氣。
“早知道技不如人,就痛痛快快地認輸唄,非要在臺上死撐,丟人現眼的家伙!不但是丟了他儒家的臉,還丟了咱大明朝廷的臉!”
“不行,趕明兒得給他降一道罪,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馬皇后聽了,只是稍微思索了片刻,并沒有多說什么。
這個懲罰,其實對方孝孺來說,還真算不得什么。
更多的,是警醒和告誡,實質上真沒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