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上前幾步,又往后面看去。
后面幾排的地窨子,緊西側門口也都掛著同樣的東西。
“每一伙門口都有的。”老楊樹有些傷感,“盡管很多伙的人全都滅了,但東西都還留下了。”
“有人時刻負責警戒?”王正問道。
“咱們這十伙人,白天晚上輪流有人負責盯著。”老楊樹說道。
“你說得對。”老楊樹說道,“規矩,就是用人命和血換來的。”
原來,他剛才已經聽到了自己和雄牛的對話。
“在很長時間之前,這口鐘,是掛在盡東頭。”老楊樹指了指靠近大海的方向,“結果,那天就出事了。”
“這生死攸關的地方,放哨的不可能偷懶,你們也不可能只派一個放哨的人。”王正說道。
“說的對,他們沒有偷懶。”老楊樹長長地嘆了口氣,“誰也沒想到,那天的敵人里,居然有海東客。那東西太厲害了,一下子就把放哨的給殺光了,悄沒聲息的。”
“海東客?”王正重復了一遍。
自己在哪里聽過這個名詞。
字面意思,就是大海東面來的人。古代的華夏人們認為,自己住的位置就是天下正中,四周環繞的都是漫漫無際的大海。
從無盡的大海東面,來的人,可能是人嗎?
想起來了。
有一次修整的時候,自己在聯盟軍圖書館里,翻閱過一份野史資料。
西漢淮南王劉安,非常喜歡方術,他曾經召集了上千位方士門客,并親自主持,讓他們出智出力,編寫了著名的《淮南鴻烈》。這些門客里,有八位最為有才,人稱“淮南八公”。
其中第二位,叫做李尚。他不僅對方術很有研究,而且沒有門第高下之分。他曾經從一位盜墓的人手里,獲得過幾根竹簡。
竹簡上,就記載有這“海東客”的字樣。
王正恰好看過這段記錄,說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多次東巡,封山拜海。在這個途中,就親自見到過一位“海東客”。據說,從那個時候起,始皇帝性情大變,雄心壯志再也不見蹤跡,一心只想尋仙,求得長生。
這記載,前面的秦皇出游是有正史記錄的,后面的一心求仙也是有多方史料可以印證的。但偏偏那路遇海東客一段,卻是無從考據。
按說,秦始皇能夠統一**,其心智自然不是民間愚夫愚婦所能比擬的,更不可能被什么人三言兩語就迷得團團轉。
王正當時在其他正史資料里沒有找到這種海東客的記載,對這野史記載自然是嗤之以鼻。
想不到,在這一千多年前的偏遠地方,卻是再次親耳聽到了這個名詞。
“從海邊到這里,一馬平川。放哨的人,時刻都保持警惕,怎么可能看不見接近的敵人呢?”王正問道。
“看不見的,換成誰都看不見。”老楊樹說道,“每次敵人來襲的時候,都會起霧。”
“起霧!”王正眉頭一皺。
在霧里,人就變成了瞎子。
敵人只要悄無聲息,就如同隱藏在黑暗中一樣。任你人手再多,也無法互相呼應。
“那次霧來得太快,霧里的敵人又太厲害。沒等放哨的敲鐘預警,就全都被殺了。”老楊樹說道,“更慘的是,那是夜里。”
可以想象,濃霧悄悄襲來,哨兵被殺,敵人如入無人之境。所有的士兵,在沉睡之中就稀里糊涂地丟了性命。
“那次太慘了,這片山地上所有的人,全都死絕了。”老楊樹說道,“就連折沖都尉府,都被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