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給了他一份大禮。
出乎他意料的是,那家在洛杉磯的報社并不是什么小角色,相反他的影響力較大,稱得上是一家一流的報社。
當今全美報業有三大巨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這些都是能夠影響全美的報業巨頭,工作日均出100多版,休息日常在200版以上,而發行量都在100——150萬份以上,如果碰上熱門熱點事件,將突破200萬份大關。
在這個娛樂信息匱乏的時代,報紙是一種絕佳的娛樂方式,因為它足夠便宜,帶來的信息很豐富。
除了三大報業巨頭之外,其他排在第一梯隊的,有《華爾街日報》,《金字塔報》,《紐約新聞報》《芝加哥論壇報》等等也是發行量極大的報社。
《洛杉磯每日新聞報》就是教父給予陳俊的報社,它的發行量平均在20萬份左右,峰值時期達到過40萬份,雖然比不上三大巨頭,但是也算是在第一梯隊的中流。
這是一個不能小看的數字,背后代表著《洛杉磯每日新聞報》至少能夠影響20萬人以及他背后的家庭,這個影響力足以囊括全美的半個西部地區,而非僅限于洛杉磯。
可惜洛杉磯距離紐約三千英里,一西一東,對于教父那邊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當然能夠做到《洛杉磯時報》那樣,范圍已經不是考慮的問題了。
陳俊繼續看著家族銀行送來報社的相關信息,人員構成,資產等等。
他注意到了一個信息,這家報社報紙的發行數量正在呈現幅度的下降趨勢。
自從教父以8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家報社之后,《每日新聞報》從平均30萬發行連續4年降到了現在20萬。
難道是報社社長的不作為?
陳俊著重看了看《每日新聞報》社長亞當斯.沃特華的資料,他手中握有報社20%的股份,教父手中持有近70%的股份全給了他,其余零零散散的股份分在一些人手中。
他看了看財務報表,可以他的水平,實在看不出花來。
不過既然是從家族控股中的銀行提供的信息,里面不可能沒有會計,精算師以及其他財務人員檢查。
想要瞞過教父的眼睛很難,既然把資料給了他,又沒有給他提醒,在財務貪污方面應該沒什么大問題,那只有證明那位叫做亞當斯的報社社長能力不足,或是消極怠工。
這可能與教父收購報社的原因有關,陳俊在資料當中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具體原由,很語焉不詳。
接著陳俊又仔細看了看報社總編,主編等等人選資料,漸漸地腦中已經浮現了清晰的計劃。
**
機場。
一輛白色雪佛蘭1942停靠在邊上,流線型車身,光滑锃亮的反光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睛。
眼睛都看直了,一些自持美麗動人的女人,剛想走上去寒暄幾句今日洛杉磯的天氣很好,卻看到兩位高大強壯的黑衣大漢走過來,不由愣愣,停住腳步或選擇離開。
猩紅的煙頭在湯姆黑根的手中快要燃盡,他心情煩躁,想起那位不受利誘與威逼的電影大亨杰克·沃爾茨,很是頭疼。
自科里昂家族的老軍師參謀占科.阿班丹多病死后,他就在教父的扶持下坐上了這個位置。
參謀的權力很大,相當于教父的第二個大腦,也是他最親密的伙伴和朋友,他知道知道教父的所有事情,了解科里昂家族權力的全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