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他們默認,冷冷的說道:“朕就不信一點辦法沒有!”
似乎覺得發脾氣也無濟于事,他語氣又緩和了些,說道:
“各位愛卿有啥想法,盡管說,朕絕不怪罪。這事兒就得大家一起想辦法!”
大伙都不說話,胡惟庸倒是拱拱手,一臉嚴肅地說:
“寶鈔這法子,非搞不可,臣覺得,得加強對這事兒的監督,頒布嚴格的規定。時間長了,就能保證鈔法為大眾所熟悉,便能推行下去。”
朱元璋點了點頭,說:“這倒也在理。可老百姓心里不服氣咋整?再說了,要是派人監督執行情況,天下這么大,得要多少人手?又能監督多少年?”
他慢悠悠地又問:“朕在位的時候,還能保證鈔法能推行。
朕的子子孫孫,能一直這樣嗎?老百姓心里頭怨氣積久了,又該咋弄?”
他這一連串的問題,就像連珠炮一樣,威力太大,把一群大臣都給干懵了。
一個個就像腦子被僵尸吃掉了似的,滿臉的不知所措。
他們心里都在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想咋樣嘛?
就連陸知白也皺起了眉頭。
他越來越發現,古代的實際情況可比史書里寫的復雜多啦。
上輩子論壇里那些個鍵盤俠一個個指點江山、評頭論足的,讓他們來處理這些國事,99%的人都比不上朱元璋,搞不好在紅巾軍那時候就栽跟頭了。
有時候老朱不是不知道政策有毛病,可條件有限,只能這么干。
現在老朱想到寶鈔制度更長遠的影響,開始犯愁嘍。
犯愁好呀!最好是愁得吃不下睡不著,焦頭爛額的。
這樣就能意識到以前的老法子會留下歷史問題,得發展,得改變,甚至得改革!
陸知白低著頭,跟大家一起神游天外,一副努力思索的樣子。
大臣們一個個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耷拉著腦袋。
朱元璋氣得又來回踱了幾步,掏出了殺手锏,說道:
“朕知曉這是一個難題,甚至,大宋那般繁華,都未能解決。一眾愛卿,誰要是能想出解決寶鈔問題的辦法,便是大功于國,有爵加爵,無爵封賞!”
眾人聽了,都是微微抬起頭來,顯然心里是動了的。
現在開國第十二年,天下漸漸太平,立功的機會比起最初,少了太多。
甚至許多武將,平時都發愁沒有仗打,覺得他們要被雪藏了。更何況這些文官?
文官想要獲得爵位、躋身于貴族,可謂難于登天。仔細一想,最快的途徑,還真的是娶公主、郡主什么的……
陸知白倒也有些驚訝了。
心道:“喲喲喲喲喲喲!”
老朱這么摳門,竟然主動提出加官進爵!
對解決寶鈔問題的重視,倒是出乎了陸知白的意料。
這也說明,朱元璋是長了腦子的。
雖然沒有太多經濟學知識,但治國實踐讓他他深深的明白,財政錢糧,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和支柱。
只不過,陸知白覺得,老朱這么隨口一說,很可能是在畫餅……
畢竟,他是老畫餅師了。
老朱畫出來的餅,又大又圓,個個噴香。
望之,可以止饑;食之,如食西北風……
但陸知白并沒有開口,他覺得老朱似乎想敲打他一下,嫌他知道得太多了。
所以,老朱不問,他就不說。
朱標沒怎么發言,卻在靜靜觀察所有人。
他很清楚朱元璋為何不讓陸知白開口,就是擔心駙馬小小年紀便很有主意,懂得太多會驕傲自滿,自以為勝過天下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