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要親自為他作祭文!”
一陣靜默之后,文武百官齊聲道:“陛下圣明!”
陸知白在人群之中,心情頗為復雜。
咋說呢。
劉崧名列《明史·列傳》,確實德才兼備,是能青史留名的人物。
朱元璋也很重視他。
其實五月份,劉崧還是吏部尚書。
就因為雷震謹身殿,朱元璋問策,劉崧說君主要行仁德,就會好啦。
結果到六月份,皇宮又一次被雷劈,揚州糧倉大火,各地災害更嚴重了……
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也并沒有殺他,只是免了他的官職。
但過一段時間又想起他,便又復用,叫他去國子監教導學生,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陸知白是覺得,這樣一個七歲能賦詩、出身貧苦的人才,在小地方應該是幾十萬里挑一了。
這么優秀,難道就是為了做一個家徒四壁的官?
反正他是接受不了,沒那么高尚。
不說高官厚祿了,起碼得衣食無憂,睡覺有床有被吧。
劉崧生性廉潔是他的事,官員待遇偏低,增加了貪腐的可能,又因為誰呢?
陸知白倒又想起一事來。
他隱約記得,劉崧前些日子,好像也買了意外險!
雖然不咋富裕,但這是皇帝下的命令,劉崧這么忠君,借錢也得買啊。
于是散朝之后。
陸知白在人堆之中,向一眾文臣打聽:
“各位大人,是否知曉劉崧的家屬現居何處?”
也有人在打聽此事,卻并沒有說出意圖,多半是想接濟一二。
幾個文官對陸知白拱手,道:
“他的妻、子應該還在老家,江西泰和。”
陸知白點頭,滿臉遺憾,道:
“此事實令我深感悲痛。但劉司業此前也是買了意外險,如今既然身故,自然也是要賠付的……
我想要派人,把賠償金送到他家眷手中。”
于是一眾文臣聽了,恍然大悟,紛紛拱手,稱贊他高義。
陸知白無語道:“這乃是應有之義,不然保險就失去了意義!”
等回了家,陸知白拜托鄧姑姑,代他前去祭拜劉崧。
鄧姑姑有些茫然,此人與她有什么關系?
也不應該是她去祭拜啊……
陸知白道:“聽說劉家很窮,你要把具體怎么窮的,詳細畫下來。”
他手托下巴,說:“窮該怎么畫呢?嗯,小雞吃米圖?”
鄧姑姑:“……”
不曉得他在說啥,還是去出任務了。
第二天。
陸知白拿了畫冊,去面見朱元璋,覺得有必要再議一議官員待遇。
不然成天的嚎人才不夠用。
嚎個屁,別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