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一直沒看到陸知白的上奏。
他不由得有些失望。
真是不習慣啊,非得派人催他是吧。
朱元璋抽出空來,把所有科舉相關的奏疏都看了。
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錯的見解。
但朱元璋看來看去,仍然感覺不夠滿意。
這兩天,陸知白是送朱長樂和自家崽崽去棲霞別院了。
天氣漸冷,那邊要暖和一些。
陪他們待了兩天,順便處理了棲霞那邊的商業事務。
但陸知白還是抽空寫了一封奏疏。
沒辦法,老朱派人來催了。
不過,第二天就是大朝會。
陸知白罵罵咧咧地從溫暖的被窩里爬出來,去上朝。
這次朝會迅速處理了其他事務,主題是議論科舉該如何改制。
因為種種原因,天下官員的缺口,已達數百人。
舉薦制早已不能滿足用人需求,科舉改革迫在眉睫。
朱元璋高坐龍椅,大致總結了一下朝中對科舉改制的看法,說:
“有人覺得應該增加對時政的考察。還有人認為考試內容應加以規范,更詳細的考察考生的政治見識。
這些都確實有理,但具體該如何實施?
最讓咱震驚的是廣智侯的提議,改革的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聽他這么說,滿朝文武都好奇起來,紛紛看向陸知白。
朱元璋也望著他,說:
“國家掄才大典,何其嚴肅,人才乃是國本,此事不可不慎。
但咱覺得,他的提議也有其道理,故而邀大家議一議。”
朱元璋一擺手,一旁的宦官就念起了陸知白的奏疏。
下面眾人聽著聽著,不由得滿臉疑惑,紛紛露出駭然之色。
這改變之大,確實令他們頗為不適應,一時有些接受不能。
朱元璋說:
“卿等可自行討論一二。”
于是,下方就傳來一片嗡嗡嗡的聲音。
之所以要眾人討論,一是事情實在重大。
二來他并不想對陸知白盲目聽從。
他是異人又如何?
作為帝王,要明辨是非,如果偏聽偏信,豈不成了傀儡?!
過了片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禮部試尚書李冕身上。
因為科學是由禮部管的。
李冕頭皮發麻,卻不得不代表眾人,拱手說道:
“臣以為,這樣的改動過于激進,這等考試形式,此前未有......”
朱元璋點頭,卻又說:
“可是咱覺得,這形式也有可取之處,評判公正而精準!
問題就在于,用這種形式來考核,果真就能夠選出咱滿意的人才嗎?”
他望向了陸知白。
陸知白神色從容,拱手解釋道:
“陛下,科舉選出來的人才,也是要歷練之后才能走馬上任。
換句話說,這種選拔形式,是一種潛能測試。臣提出的方案,要比以往的考核更為科學合理。”
他所提的,自然就是公務員考試采用的筆試科目之一,即行政職業能力測試!
至于申論是文字內容,科舉本身就包含了申論的性質,合理改動即可。
所以,他是給科舉增加了一科行測。
陸知白說:
“新增加的考核內容有五個部分,分別是常識、言語理解、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賬目分析。
考察了眼界、理解力、算學等等,總目的是考察學生腦筋是否清晰靈光。
如果表現優異,就說明他有不錯的學習能力,擔任官職之后,一般來說也能很快地上手各種事務。
而且,對治國理政的理解,是貫穿了每個部分。”
朱元璋聽了,便頷首。
但他也有憂慮,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