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趙庸帶領的隊伍,最先出發。
雙方派了小船,交流消息。
趙庸也被請上了陸知白的大船。
趙庸將大致情況告訴他們。
他率領了三萬人,高麗出兵八九千人,也算是參與了這次軍事行動。
他已經到高麗的軍港去過了,補給了一些糧草。
高麗的糧稅還在繼續征收。
大明也同樣如此。
過段時間,會通過海上漕運,運送軍糧至濟州島。
說完了這些,趙庸才看向陸知白三人,神色也有些無奈。
靜默了一陣子。
幾位將領的目光,都轉向了主將唐勝宗。
李文忠就不想跟這幾個家伙說話,他一開口,他們就表哥表哥的叫,嬉皮笑臉的,煩不勝煩。
唐勝宗也很頭疼,昨夜,他們已經商量過了——
勸陸知白他們現在返航,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幾人都敢偷偷到這里,可見膽大包天。
連皇帝的話都不聽,更別說他們的話了。
關鍵是他們不敢對這幾個家伙怎么樣。
問題也正在于此。
又要打仗,又要保護幾個王侯。
陸知白的意思,搭配朱元璋定下的作戰部署,幾位將領能明白——
他們攻下石見地區之后,確實需要有人去主管開礦事宜。
唐勝宗便說:“幾位既然不愿返航,暫且歸于后勤隊伍?”
既然唐勝宗都這么說了,陸知白三人連忙點頭贊同。
是什么隊伍都不重要,反正他們可以留下了。
而對于唐勝宗等人來說,這樣也可以減小護衛壓力。
不過兩位王爺本來就帶了護衛。
就此事達成一致意見,大家便開始談笑甚歡。
而李文忠知道了礦產的事,仔細一想,就徹底明白了,為何朱元璋執意要征倭。
恐怕陸知白在其中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這家伙雖然年輕,但知道的事卻真不少。
眾人商談了一陣子,一致認為現在大軍已經到齊,各路人馬會師,也完成了補給。
那么接下來,按照陛下的戰前指示,應該攻取對馬島。
于是,龐大的船隊又出發了。
濟州島距離對馬島五百里,兩天內就可以到達。
對馬島不太大,上面的勢力也不強,所以具體用什么手段進攻也不是很重要,盡量減少消耗就行。
李文忠拿著望遠鏡,看到了遠處的島嶼,問道:
“廣智侯既然立主征倭,想必做足了功課,是否知曉對馬島的具體情況?”
陸知白樂道:
“曉得一些啊。兵部檔案就有,陛下和我討論過。”
眾人聽了,不由得以復雜的目光望著他。
什么叫寵臣啊?
這般年輕,又能和陛下討論軍事,在朝中乃是獨一無二。
陸知白是在胡扯,他不能表現得對倭國什么都知道。
將來萬一有人以此攻擊說,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是不是倭國派來的臥底?
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把一切都推到老朱身上。
都是老朱告訴他的!
他們也不可能找老朱對質。
陸知白便說:
“這對馬島,島上的人也挺倒霉的。之前元軍東征,就大肆屠殺。
但沒辦法,誰讓這島處于要害之地,一起戰事,就是首當其沖。
此外,島上的勢力經過多年角逐,現在是由宗氏家族掌控。只要能打敗宗氏的軍隊,就能占取全島。
對了,島上的人成分很復雜,有當地原住民,也有從高麗等地逃過來的。
其中有些人,不好好耕作生產,只想不勞而獲,所以做了倭寇。”
朱楨聽得津津有味,夸贊道:“姐夫,你知道得真多。”
其余幾個將領,則是神色凝重,點頭道:
“這里確實產倭寇,打他也不冤枉。”
緊跟著,幾人又討論了一下登陸地點。
對馬島主要有上下兩個大島,和周邊三個小島。
兩個大島之間,西邊有一片海灣,內部廣闊,入口狹小。
所以不能進攻那里,免得被包了餃子。
除了這個海灣,沿海其他地方都可以,反正海邊地勢都不高。
大軍就直接前進,采用最短路線,往對馬島而去。
……
對馬島上。
南北皆有山脈。
自從被蒙古入侵過,后來在山上就修筑了瞭望臺,方便觀察海上的動靜。
海上已經很多年沒有軍隊來了。
這一天。
負責瞭望的士兵卻嚇得瞪大雙眼,以為出現了幻覺。
海面上,好多好多船!
他狠狠揉了眼睛再看,還是那么多船。
士兵嚇得屁滾尿流,去和上級匯報。
……
……
(今天更新一千字,請一天假,查資料。
明天補一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