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白說:
“倭國武力分散,遍地都是大名,就是地方勢力,換句話說是各自割據。
雖說他們名義上都效忠于幕府,但信息不暢,兵力調度起來,沒有那么快。
另外,五萬人的軍隊也不少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快攻,拿下一地,就建設城防,先把根扎住。”
唐勝宗聽了一會,微微皺眉說:
“這和陛下的指示不太一樣。”
秦王問道:“父皇有什么指示?”
唐勝宗說:“陛下讓我們攻下石見地區。是否攻打其他地區,要看情況。
這次出征,主要目的是給倭國一個大教訓,使他們知道那封國書狗屁不通。
另外,順便清剿一些大的倭寇,解決海患。”
陸知白挑眉說:
“那干脆打到京都好了~沒有什么教訓比這更加深刻。”
陶成道撫摸著胡須,面帶微笑,點頭贊同。
唐勝宗、趙庸、俞通源等人,則是有些無語。
“你們對別人家的都城,好像情有獨鐘?”
但轉念一想,飛球營就是擅長突破陸上包圍,從空中打擊。
到處都是火焰和爆炸,防不勝防。
還真的拿他沒什么辦法,只能逃跑或者等著他掉落下來。
若是放在以前,有人提出這樣的計策,他們肯定認為是在胡說八道,根本不加以理會。
但是現在,明軍確實掌握了飛行器,已有殘元的例子在前。
唐勝宗思索一番,說:
“若是一切順利,也不是沒有可能……”
陸知白說:
“對啊!這么遠,我們來一趟多不容易,當然要打出風采,讓他們徹底臣服……”
唐勝宗已經發現了這些年輕人的激進,委婉地說:
“好了,先不要想那么遠,繼續說接下來的計劃。”
陸知白指著倭國輿圖道:
“這是石見,這里是佐渡島,這兩個地區剛好都在西邊沿海,剛好都有很多礦山。
二者海上相距最多一千四百里,也就是我們船五六天的海程。我的建議是分兵兩路,快速攻取……”
經過一番激烈討論。
大家又提出了很多可能的問題,并商討解決方案。
最終終究決定兵分兩路。
唐勝宗、李文忠帶一隊,麾下包括飛球營、陸知白的船隊和秦王,目標是石見。
趙庸、俞通源帶領另一隊,包括高麗盟軍,目標是佐渡島。
這支隊伍的裝備要差一些,所以人數稍多了些,帶走了六萬三千人。
另外五萬人,攻打石見。
還剩下兩千多人,駐扎在對馬島上,繼續修筑城防。
宗澄茂也不至于傻到大軍走了就開始搞事。
大軍雖然走了,但還會回來啊。
準備妥當之后,趙庸帶領的隊伍率先出發,他們海上的路程要遠一些。
之后,唐勝宗也帶隊出發,奔向石見地區。
之前還沒有登上對馬島,就被看到了,所以這一次大軍吸取教訓。
并沒有貼著倭國的海岸線前進,而是記著路程,控制船速,等差不多了再直接一個轉折,準備趁著夜色搶灘登陸。
……
幾天之后,前方出現了一片陸地。
唐勝宗傳令全軍戒備,隨時做好戰斗準備。
雖然對他們來說,這片陸地依然是島嶼,但面積也不算小了。
陸上的人,背后有依仗,不像對馬島孤立無援,是不可能不戰而降的。
唐勝宗在反復研究輿圖。
不僅僅是他第一次出海作戰,整個大明都是頭一回。
輿圖并不是很細致,所以唐勝宗派出了一些小船,去打探消息。
要選擇一處開闊又堅實的灘涂,適合大軍登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