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火器,比起倭國更是降維打擊。
幾十年后,足利義滿打敗大內義弘,居然是靠收集全國的爆竹,這樣來火攻……
唐勝宗過來,看到他們都在苦思冥想,笑問:“怎么了?”
朱楨說:“我們在討論,以后在倭國這種地形下,怎么才能減少傷亡。”
唐勝宗便點頭:“不錯,這個事,昨天我與曹國公討論了半夜。
都覺得從這次戰斗來看,與倭人作戰,陣型應該分散。最好是組成小隊,可以相互策應,又方便行動。”
陸知白露出笑容。
優秀的將領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戰策略。
只要堅持不懈地改良,他們遲早能折騰出和鴛鴦陣差不多的陣型。
戚繼光學的唐順之。唐順之總不能一拍腦門就想出來了,肯定是在抗倭實踐中摸索的。
陸知白說:“我們武器好,又有大量火器,分散也可以保證輸出。
不妨以小旗為單位,集體活動。可以砍倒竹子,用來抵御倭刀,再搭配盾牌、長槍等裝備,盡量做到抵擋八面,機動靈活……”
唐勝宗笑道:“真是巧了,此戰中有一名士兵,手持一棵砍倒的小樹,上面生著刺,倒確實抵擋了不少進攻,幫助戰友殺敵十余人。”
陸知白不禁感慨:
“果然要相信人民群眾的智慧……”
他提議說:“我覺得這種武器抗倭很可行,用竹子更簡單些,那種長了多年的大竹,比較堅固……”
唐勝宗來了興致,便叫人去請李文忠。
大家都進入中軍帳中,一致商議。
經過商討,初步確定了此陣型的人員配置。
和鴛鴦陣一樣,既然是以小旗為單位,一旗十個人,再加上小旗長,共十一人。
小旗負責指揮,三人持狼筅,兩人持大盾。
再有兩個長槍兵,兩個配弓箭的短刀兵,一個火槍兵。
由于條件有限,暫時沒有鏜鈀兵。需要等礦產冶煉之后。
之所以這般安排,是因為這個陣有兩個弱點。
一是不太適合用在開闊地形,二是需要極高的配合度,要用大量的操練來形成默契。
現在沒有那樣的條件,所以增加了狼筅兵,強化防守。
唐勝宗思索一番,道:
“此陣應用于抗倭,真是一個創舉。各位認為,應該以何命名?”
大家各自提議。
陸知白笑道:“不如就叫伏魔陣!”
眾人大笑,一致贊同。
于是唐勝宗立即作了一番部署,挑選精銳將士。
尤其是狼筅兵,需要膂力過人。
這些兵征戰久了,許多人力氣大得可怕,倒也不是難事。
同時派人去山中尋找竹林,采伐又粗又堅固的老竹。
軍中人多,伐竹的任務,一個多時辰就結束了,拖回來幾千根老竹。
人選也安排好了,挑選出一萬一千人,組成了一千個小隊。
下午,組陣操練了一個時辰,休息兩刻鐘。
大家吃了些簡易軍糧,大軍就朝著大田城開拔了。
這座城池在幾十里之外,是三澤氏的領地。
明軍已派探子去打探過了,大田城已嚴陣以待。
生前大內義弘想要聯合周邊的勢力一同出兵,只有京極氏答應,京極氏又聯系了山名氏。
周圍的其他勢力,比如吉川、毛利、江田等,都還在觀望。
因為戰火還沒有燒到他們家門口去。
三澤氏據城而守,做縮頭烏龜。但沒有想到,這一次,攻城正是明軍的強項。
改良后的紅夷大炮,雖然噸位變小,威力卻遠超同時代的其他火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