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嚷聲如同一大群鴨子,遠遠便能聽聞……
見到馬皇后,孩子們有的喚“母后”,有的喊“皇奶奶”,紛紛圍攏過去,歡蹦亂跳。
陸知白瞧了一會兒,幾乎拔腿想逃,心中直犯嘀咕:“原來我家崽子那么乖……”
然而,馬皇后與朱長樂卻絲毫沒有厭煩之意,反而滿臉笑意。
她們本就喜歡孩子,更何況是這么親近的關系。
又過了片刻,朱元璋牽著朱雄英穩步走來。
大大小小的孩子們見狀,趕忙行禮。
雖說行禮動作參差不齊,略顯雜亂,但朱元璋望著他們,眼中滿是欣慰。
畢竟子孫繞膝,這般天倫之樂,唯有上了年紀方能深切體會。
朱元璋慈愛地掃視著孩子們,輕聲問道:
“咱近日事務繁忙,今日才有空來看望你們。你們在此住了幾日,可還習慣?”
有的小家伙腦袋如撥浪鼓般搖晃,癟著嘴抱怨:
“不習慣,大家都睡在一起。”
還有人相互告狀:
“他老是踢被子!”
“朱模老是尿床,臭死了……”
“我不想跟他玩了……”
朱元璋神情嚴肅,眼睛一瞪,高聲說道:
“慢慢就習慣了!既已到此,還想回去不成?都給咱好好在此學習!”
經此一喝,孩子們頓時安靜下來,如同受驚的小鵪鶉般乖巧。
馬皇后看了朱元璋一眼,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好出言反駁。
朱元璋見了,輕咳一聲,說道:
“人既已基本到齊,那就準備正式開課。
年紀稍大的已啟蒙,六歲及以上的,與雄英一同學習。
五歲及以下的,先適應環境,認認人,逐步開蒙。”
說罷,他的目光從孩子們身上一一掠過。
陸清嶸站在眾人之后,抱著奶瓶,悠然吸吮著,神色平靜,不似有些孩子滿臉愁容。
朱元璋隨后看向秦王的庶長子朱尚炳。
那天他口誤,后來想起秦王因不喜蒙古王妃,并無嫡子。
朱尚炳的母親,正是秦王側妃鄧氏。
或許因年紀尚小,朱尚炳一臉懵懂,正茫然地左顧右盼。
朱元璋對嫡子嫡孫固然看重,但對庶子同樣悉心栽培,只要年齡合適,皆可前來學習。
除嫡長子、嫡長孫的地位特殊外,其他的子孫,他更看重其性格與才能。
與孩子們交談一陣后,朱元璋轉頭看向陸知白,至無人之處,說:
“這主意是你出的,瞧瞧這些孩子,大的大小的小,年幼的恐怕不易管教,你有何良策?”
陸知白稍作思考,回應:
“方才兒臣了解到,宮中有宮人照料起居,又設了專門針對未開蒙孩子的課程,教授基本生活知識與宮廷禮儀。
只是內容,可能晦澀難懂。兒臣以為,寓教于樂更為適宜,比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道理融入其中……”
朱元璋點頭贊同:
“此理咱曉得。你便先給他們講幾個故事試試。
這幾日你多費心,盡量安撫好這些孩子,讓他們盡快適應宮中生活。”
陸知白點頭稱是:“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這是好事,也算是參與了皇子皇孫的教導。
但也意味著要耗費一些精力。
不過,世上本就沒有不勞而獲之事。
于是,當天陸知白便開始思索,究竟該講什么故事,既能蘊含教育意義,篇幅又足夠長。
最后,他決定講《一千零一夜》。
這是一個筐,啥都能往里裝。
待馬皇后親自教導了眾多皇子皇孫一番,陸知白就開始給一群熊孩子講故事。
馬皇后和朱長樂也在一旁聽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