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國債發行之初,天下錢財如百川歸海,大量收歸國庫。
朱元璋心中歡喜,常言道:“財者,為國之命而萬事之本。”
錢財乃國家運轉之關鍵,國庫充盈,自然好辦事。
然而,一年期國債將要到期,需連本帶息償還,老朱的臉色便不那么好看了……
夜深人靜,御書房內燭火搖曳。
陸知白雖困倦不堪,仍強打精神勸慰道:
“父皇放心,兒臣雖已不在戶部,但國債之事乃兒臣一手操辦,定會盡力協助……只要各地嚴守流程,便不會出現擠兌之亂。”
朱元璋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質問:
“若是有人不守規矩,暗中生事,又當如何?此事需提前防范,不可大意。”
朱標接過話頭,溫聲勸道:“不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穩過渡方為上策。”
陸知白點頭稱是,解釋道:
“去年認購時,文書上已經說得清楚明白,兌付需按流程辦理,且需驗明憑證。
各地離京師路途遙遠,公文往來耗時,百姓應當理解……”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況且,除一年期外,還有三年和五年期的國債,占現有國債的五分之一。
屆時,可以兌付一部分,再勸百姓轉存一部分,便可緩解壓力……”
朱標贊同道:“多管齊下,必不會出大亂子的。”
朱元璋冷哼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凌厲:
“咱手里有刀,但此事關乎朝廷信譽,需得與百姓交代清楚,不可草率!”
三人議事良久,逼近子時,陸知白已是困得睜不開眼。
朱元璋見狀,揮了揮手道:“罷了,你且回去歇息吧……”
朱標也叮囑道:“路上小心些。”
陸知白告退,宮人提燈引路,送他出宮。
次日清晨,陸知白一覺醒來,便已是洪武十七年了。
西元1384年。
東元一六零五年!
正月初一。
奉天殿內張燈結彩,群臣齊聚。
朱元璋高坐龍椅,目光如炬,掃視殿內眾人。
殿內金碧輝煌,絲竹聲聲,正是一年一度的春節賜宴。
馬皇后則在后宮設宴,款待命婦。
宴席間,陸知白目光游移,與常茂幾番眼神交匯。
之后,常茂頻頻望向上座,試圖與朱元璋對視,卻只換來皇帝短暫的一瞥。
隨即,朱元璋的目光便繼續漫不經心的掃視群臣,威嚴盡顯。
陸知白也是看了看其他人,最后望向藍玉。
藍玉年約四十,眉骨高聳如山,眉間有兩道深紋,威嚴而深沉,一身的銳氣。
此刻,他正與幾位勛貴武將談笑風生,大笑著露出滿口牙齒。
左頰還有個單酒窩,又添了一絲古怪的親和。
然而眼神終究是犀利如鷹。
而且他相當敏銳,很快就發現了陸知白的注視,回望過來。
陸知白對他微微一笑,從容的移開目光。
藍玉同樣笑了笑,眼睛微微瞇起,幽深莫測。
……
正月初六。
天還未亮,廣智侯府門前便傳來一陣馬蹄聲。
一行錦衣衛押送著幾輛馬車,緩緩停在門前。
馬車上裝載的箱子沉甸甸的,壓得車輪吱呀作響。
陸知白早有消息,早早爬出溫暖的被窩。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在花廳等候。
見了他,客套一番,拱手道:
“侯爺,年底日本的金銀船回來了,陛下命我等送來。”
陸知白點頭致謝,又朝皇宮的方向謝了恩,命家仆將箱子搬進庫房。
這次的白銀,攢了幾乎一年,有七八千兩。黃金也有幾百兩。
這是他與朱元璋約定倭國貢銀的二十分之一的份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