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壇公園對附近的居民來說,可能只是飯后遛彎的地方。
就像是我們老家里的濱海公園,噴泉公園,類似。
但是因為史鐵生老師的作品,讓地壇顯得很特殊。
課文節選,每個人都讀過。
史鐵生老師書寫了地壇,那是他的地壇。
“他心靈的避風港,遠離塵囂的寧靜。”
對幾個健康的年輕人來說,并不怎么能體會這個心境。
不過講解員辛老師感覺很專業,一草一木一石頭,都能講出對應的句子。
像是重新陪伴坐輪椅的史鐵生老師,穿越了一遍地壇。
健康的中年人也很難領略這種感受。
如果你得了很嚴重的疾病,再看《我與地壇》,就會有強烈的共鳴,甚至落淚,看著看著就懂了。
“生死之交,有宿命的味道,地壇四百余載,靜待我的到來。”
講解員辛老師雖然是中年大叔,年紀偏大,發型二八分,二分長發挽救禿頂,聲音卻很洪亮,字正腔圓,說話很有意思。
肖哥一路拍攝。
表弟也跟著拍攝,跟著肖哥的鏡頭角度學習。
他今天特意帶了相機,準備一起拍的。
不過拍了一會,他就累了,他為了裝逼,帶的是長鏡頭的相機,扛著太重了,肖哥這樣干慣體力活的還行,相機扛一天也習慣了。
但是表弟韓霖雨扛不動,扛一會,臉都白了。
最后還是馮浩給他提相機,他拿著手機跟肖哥學拍攝……
馮浩力氣大,提這點東西很輕松。
但是王助理遠遠的看到馮浩手里提東西,立馬小跑上前去幫忙拿了。
“你們逛,空手輕松一點,我沒事,我這里休息呢,地壇我小時候老來,馮老師,您把東西給我,我幫您拿。”
于是表弟的死沉、沉甸甸的相機就落到了王助理手上。
然后厚著臉皮留下來的李姑父當然不能沒有眼色了。
他努力的把相機接過來了,“主任我幫忙拿。”
馮浩跟舍友逛了一圈地壇,確實風大,尤其到了地壇跟前。
周圍沒有大樹遮擋,風更大,當然視野也更好。
地壇建筑很恢弘,講解員辛老師說這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有一部很出名的電視劇講的清代宮斗的,片頭取景就在這里。
還給馮浩他們指導了最佳的拍照位置。
馮浩他們照了游客照,又一起合影。
地壇跟前,舍友四個穿著同款藏藍色體制馬甲,拍了合影,背景是地壇圓頂建筑,金碧輝煌,很好看,天空很高很藍。
風略大,陽光也很大,不算冷。
他們正常計劃是再待兩天就回了。
畫展一周結束,他們也就回去了。
出來玩也挺好玩的,但是感覺玩幾天,就想回去了。
吃也吃的很好,還經常是大餐,可是待久了還是胃口不習慣。
人的胃有記憶。
胃適應了學校食堂的難吃,適應了學生街的小吃,居然還會懷念起來。
本來說好來這邊的開銷是楊處和大喬提供的,結果他倆也沒有額外花多少錢。
地壇的門票很便宜,一人30,學生證半價,15。
車票也不用掏,是表弟韓霖雨的表姑父送他們的。
平時是表弟開車,否則首都打車也算是大支出,經常很堵,所以打車蠻貴的。
15的門票,給配了一個這么高規格,很有學問的講解員。
路上馮浩好奇問對方,感覺他懂的好多。
講解員很低調的說,我是地壇研究員,已經有博士學位,論文寫的就是這方面的,還有出版過《地壇研究史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