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大廈封閉環境,讓居民產生壓抑感,
大廈內部的每一層天花板,都采用了投影技術,
模擬出陽光光照與城市景象,
同時,城市街道的人工天氣調節系統,也能模擬出暖風冷風,甚至是降雨降雪天氣。
城市大廈受到天網系統監護,每個角落都有鑲嵌掩埋在天花板里的監控攝像頭。
所有監控畫面都將導入到天網系統當中,由人工智能進行篩選排查,
整個過程中,天網系統的員工只有終端查看的權限,沒有私自抽調的權限,以此來保證廣大居民的**權。
同時,城市大廈內的所有居民,都需要接受芯片注射——特事局的醫護團隊,會將一枚電子芯片,注入到居民的后頸處。
該芯片可以由人體血液流動的能量來供能,有效使用期可達五十年。
每一枚芯片,都與公民身份信息綁定,
公民在城市大廈里出行,搭乘交通工具,進出安全檢查門,
都會將位置信息上傳至天網系統。
任何私自剔除、惡意損毀芯片的行為,都將被認為是違規的,輕則罰款,重則刑拘。
大部分城市大廈內部,工業區與農業區,都位于城市的下城區。
工業區域里的工廠,普遍采用智能機械進行生產,人類工人多為智力型崗位,負責調控智能機械,
而農業區域,則基本全是智能機械,
它們在方格化的水培農場與土植農場里勞動,源源不斷生產出可供整座大廈自給自足的蔬菜作物。
至于肉類,
城市大廈生產肉類產品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傳統的養殖農場,飼養雞鴨魚牛羊,
第二種是人造工業肉,即用大豆蛋白與無害的食品添加劑,制成假可亂真的植物素肉。
第三種,則是自我增殖肉——即將動物細胞放置在長方形狀的大型培養皿內,提供細胞培養液,讓細胞自行增殖,
在培養皿內“長”出肉塊。
這樣的自我增殖肉,生產效率遠高于傳統養殖,
所需工廠面積、所需人員、所需資源、污染排放量等,也遠低于傳統養殖。
在味道上,也不會差普通肉類太多,
甚至有時會比真肉還好吃。
城市大廈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在災難來臨時,能保留人類文明火種。
每座城市大廈都有完備的產業鏈,能夠自產自銷,解決內部供應需求。
所有城市大廈內,都有數座核電站,當外界電力斷絕時,也可以自行供電。
由于大廈內大量采用智能機械生產勞動,難免出現就業問題,
城市居民可以選擇服務業,或者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比如娛樂、文化、體育、銷售、藝術等。
理論上來講,城市大廈的產出,完全足夠所有城市居民體面、有尊嚴地生活,
就算絕大多數居民不再勞動工作,混吃等死,當個米蟲,也絕對不會受餓受凍。
不過為了防止社會出現不良風氣,
城市大廈建設委員會,還是決定鼓勵就業。
他們推出了“貢獻點”制度,城市居民每個月不違規違法,個人賬戶上就會增加固定的貢獻點,
貢獻點禁制私自轉讓,但可以代替現金,支付款項。
參加城市大廈服務工作(比如擔任大廈電車駕駛員、大廈導游、慰問敬老院、參加消防安全演練等),即可額外獲得貢獻點。
積攢夠了足夠的貢獻點,還可以申請特殊項目,
比如移植人造義肢,
甚至是獲得超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