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上世紀冷戰時期對核戰爭的恐懼,以及對官方的不信任,美利堅一直有建造私人避難所的文化。
民間一些普通人家,會在后院或者農村購買土地,開鑿地面,
用鋼筋、水泥、鉛板等材料建造地下輻射避難所,
并在避難所里囤積各種各樣的物品,
發電機、燃油、無線電接收裝置、睡袋、防毒面具、防輻射服、醫藥箱,以及能夠讓三口之家堅持很久的一大堆食品罐頭。
現代也有一些美利堅建筑公司,專門建造高標準的安全避難所,
里面水電齊全,配備影院、健身房、醫療室、水療中心、幼兒園、廣播站等設施。
不少富豪會匿名購買這種避難所,私人獨占、
而一些沒那么多錢的中產階級家庭,也可以每年繳納會員費,這樣當災難來臨時,他們就能擁有進入共享避難所的資格。
當然,事實證明,人算不如天算。
這類地下避難所,用來防御核輻射或者轟炸機轟炸,或許還行,
但當面對因殺場游戲而引發的異常事件的時候,就顯得毫無作用,
甚至于,一些偏遠冷清、無人問津的避難所,反而會成為催生異常事件的巢穴。
只有超凡元素,才能解決超凡元素。
私人避難所沒用,想要活下去,活得久,
就必須讓自己、親朋成為超凡者,或者是住進城市大廈。
“我前幾天看電視看到過,美利堅那邊民眾抗議浪潮挺激烈的。”
王叢珊隨口說道:“他們的城市大廈工期緊張,最終容積又不是很大。
富豪和中產階級家庭先住進去,
那肯定就有人要更晚住進去,甚至完全沒資格住進去。”
“嗯。”
李昂點了點頭,
承包美利堅城市大廈建造項目的私人企業,是與美利堅聯邦、州政府簽訂過合同的,
拼命兜售房產斂財之余,
也要稍微應付一下合同里提到的社會責任——一些成分優良的美利堅家庭,可以申請低息貸款,申請購房,只要三四十年就能還清。
此外還有抽獎送房的社會公益——每個家庭每周都能領取抽獎券,抽到了就能免費入住城市大廈。
不過這些舉措,都是杯水車薪,
現在這個情況,美利堅的普通民眾住在老城區和農村,每天都有危險。
他們再怎么接受快樂教育,接受民主自由熏陶,也知道自己的性命更要緊。
各大城市,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民眾抗議示威浪潮,
不少還有點腦子的美利堅民眾,看到大洋彼岸的特事局城市大廈項目如火如荼,更是戴上了蓋伊·福克斯面具(也就是電影《V字仇殺隊》里的笑臉面具),
舉起了反對華爾街、反對巨型企業,要求改善住房、醫療、教育、用工條件的抗議招牌,
要求聯邦政府對壟斷企業進行拆分。
氣得美利堅壟斷企業相互串聯,在電視媒體等平臺制作有偏向性的電視節目、紀錄片,宣傳“警惕境外勢力打‘保護人民權益’牌”。
李昂“滋溜”地嘬了口奶茶,非常清楚這背后的行為邏輯。
在過去,資產家占有資本,支配生產過程和金融決策,經濟行為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最終目的是實現絕對壟斷,追求無限增值,并長久維護這一體系以及保護自己控制生產資料的權力。
而現在,由于殺場游戲的到來,
擁有更高級、更純粹、更直接武力優勢的超凡元素,取代了資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