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腳下的碎石小徑一直往里走,繞過一道山梁得見遠處出現一座庵院古樸蕭索的門庭,想必那就是傳說中的野欲庵了。
門庭錢不遠處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爬滿枯藤的老舊木橋,要想進入到野欲庵內,就得從這座木橋上踏過去,別無他徑。
蕭聰開始有些躊躇了,因為這場景與傳說中陰曹地府中的描述如此相像,可找了好久也不見其他望鄉臺之類的景物,才發現自己實在是想多了,可思來想去,心里還是覺得有點忐忑,這一路上什么危險也沒遇到,著實不符合他對禁區的遐想啊,難道所有的文章都在那河對面的庵院里嗎或者說,在橋上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都走到這兒了,哪兒還有回頭的道理,臨門一腳,說干就干,他定了定心,大步向木橋走去。
就這樣踏過了橋,又毫不遲疑地走進了庵院,蕭聰借著一股子沖動一鼓作氣,依舊是什么都沒有發生,這讓他更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怎么外面那么多都被囚禁于此,而他卻一點事兒沒有,他心里暗自揣摩,
“這該不會是我修為太低,人家壓根就看不上我吧”
正于思忖之際,有腳步聲輕輕響起,蕭聰聞聲抬首,定睛一看,見來人原來是一位形貌清瘦的道姑,頭戴縹帽,身著裟衣,腳踏麻布鞋,手持一串檀色念珠,面色無喜無悲,不染半分煙火。
她從正廳走出,徑直走到蕭聰身旁,念一聲圣號,對蕭聰作揖一拜道
“貧尼源惡,見過公子,敢問公子前來所為何事”
蕭聰一聽其法號,便對其身份猜了個大半,
“源惡這仙姑怕不是尋常生靈,應該系此方天地孕育而生。”
他亦是拱手作揖一拜,恭敬道
“晚輩來此,是想尋一個人。”
“什么人”道姑語氣里依舊不摻雜任何感情。
“姜采君。”蕭聰言簡意賅,如實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