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宋朝是漢人江山,他們大明也是。
元庭那制度他們無法茍同,在上一個朝代就是宋朝,所以大明要踩著他們的制度過河。
有用的學,沒用的摒棄。
作為未來大明第三代接班人,朱雄英從小就被朱元璋給強制性學習宋朝這段歷史。
如今的他,甚至能比一些專研宋朝歷史的大儒都懂。
朱雄英瞬間脫口而出:“因為范仲淹先生,觸動了許多大士紳大官僚的利益,尤其是‘修武備’更是觸動了文人的根基,所以許多人開始彈劾范先生。”
朱元璋點頭,問道:“那你覺得范仲淹失敗的根源是什么?是那些反對派嗎?爺爺肯定的告訴你,不是!根源根本不在這!”
“在這個王權為上的年代,決定權永遠在皇帝手里,咱告訴你,是宋仁宗皇帝無能,是他軟弱!是他不夠強硬!”
“大宋都那副德行了,還踏馬在乎文強武弱他不是傻子,能做到皇帝的,沒幾個是傻子!”
“咱告訴你,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仁宗皇帝不夠自信,軟弱,心軟!見不得他下面一群文官在他面前嚼舌根子,所以他罷免了范仲淹、韓琦、富弼….”
“他夠軟弱,所以他失敗了,咱們大明不能學他,咱們要強硬,不管面對什么人什么事,甚至是戰爭,都要強硬!”
“打出咱們的脾氣,讓他們都知道,咱不是他們能惹得,惹了就會死,他們都要夾起尾巴做人!”
評價宋朝皇帝的時候,朱元璋臉上那深深的不屑一覽無余!
這是一個強硬朝代的皇帝,對軟弱朝代皇帝的天生優越感!
朱元璋說完,揉了揉朱雄英的腦袋:“臭小子!咱告訴你,做皇帝要有一往無前的信念,要有堅持自己的自信!要有如綱一般的鐵石心腸!”
“當你認為自己的施政策略是對的,誰反對你,不要心軟,將其殺了!咱都皇帝了,沒有人是不能殺的,天下眾生,皆你手中棋子,如何利用,在你自己。”
霎時間,一股睥睨眾生的氣勢,在朱元璋身上縈繞。
這些話,直接刺穿朱雄英的內心,仿若那彈指間摧毀天下眾生的權力欲望,在自己眼前回蕩,令朱雄英忍不住深吸口氣!
原來這就是皇權嗎?
朱雄英心潮澎湃起來。
不過朱雄英還是有些疑問,他看著朱元璋道:“爺爺,那如果咱們真動了方田和寧波大批量官吏,文人不會出面阻撓嗎?”
朱元璋笑了笑:“會,但他們不敢!”
“為啥?”朱雄英不解。
朱元璋道:“因為皇帝能拿捏住他們,要拿捏住文人,不必全部掌控,人太多了,會累死你,那么你該怎么做?你只要將帶頭的那個,給捏在手中就行了!”
朱雄英撓撓頭:“這話怎么解釋?”
朱元璋道:“譬如現在大明文人的代表是誰?山東曲阜人,孔門衍圣公孔訥。”
“你可知道,這孔訥的身世嗎?”
朱雄英搖頭:“不怎么了解。”
朱元璋笑著道:“咱和你說說孔訥這個人,或者說孔家這門人,他們沒什么道德底線。”
“宋朝的時候,他們為官,宋朝滅亡了,到了元朝,他們還是為官,而且他們的官階品級都很高。”
“這是為啥?”
朱元璋詢問朱雄英。
“為什么孔門從春秋一直延續到現在,沒有皇帝動他們?”朱雄英沉默深思,腦子有些轉不過來。
朱元璋笑道:“因為歷朝歷代皇帝,都要指望他們,去約束天下文人一張嘴。”
“孔家不是那些文人的領袖,而是皇帝的代言人,有這決心的孔家人才會被推上臺,若是骨頭硬是為文人發聲的,那直接殺了就是,之后再找個聽話的孔家人。”
“現在的孔衍,就聽咱朝廷的話,這事兒若文人鬧起來,孔衍會去說服他們的,若說服不了證明不了自己的價值,那咱就把他殺了,再找個有價值的孔家人。”
朱元璋笑著訴說,這極為無情冷漠的事情。
想了想,他繼續道:“臭小子,格局要大,你是咱大明未來的掌舵者,你現在要想什么?要想任何人在你面前,你第一時間該去思考,這些人對你有沒有作用!”
朱元璋的每句話,都蘊含哲理,這是朱雄英為什么總是喜歡聽老爺子講大道理的原因。
因為真的能學到很多。
朱雄英點頭,沒打擾朱元璋。
朱元璋則繼續道:“孔門這些人也是一樣,他們能約束住天下文人,這就是他們存在的價值,也是朝廷養著他們的價值。”
“你方才擔憂的是,咱殺這么多人,文人們會不會說洪武皇帝嗜殺,會不會說國之好殺,必亡國也,會不會在民間掀起一陣輿論,如果輿論高了,會不會出現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