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著道:“不一樣,咱說的貪官,是會來事的貪官,咱捏著他們的把柄,很多咱們不愿意做的事,可以讓這些人來做。”
“為上者,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制衡,這個朝廷,并不是水至清無魚才是好的,水渾一點,你才能制衡到那些清官干吏,若是不然,一加獨大,皇權還有何威信可言呢?”
朱雄英恍然大悟:“倒是這個理。”
朱元璋有些深邃的道:“大明的官,很珍貴,不要亂設,你得要讓那些讀書人們,知道為官是多么不容易,咱國朝嚴控科舉,能考中進士的平均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上,為何?”
“不經困難,不過世事,他們如何知道百姓之難?如何知道大明的官不易?只有這樣,他們才肯珍惜!”
“官,是權貴,是高高在上的,是百姓可望不可即的,是一躍龍門的,是爭相追逐的,不能隨便給。”
“讓他們當官,最終目的是啥?”
朱雄英頓時道:“讓皇權,更加至高無上!”
朱元璋哈哈大笑:“可不是么,就是為了讓他們對皇權敬畏,對官權都如此敬畏,那么皇權這個高不可攀的東西,百姓怎么看?一定是敬畏到骨子里!”
這就是封建制度!
在老爺子的三言兩語中,已經將天下階級分析的淋漓盡致!
“好。”朱元璋言語一變,開口道:“咱再說正事。”
“你說在地方上設置廉政他們,他們該聽誰的?”
“自然當地布政司。”朱雄英脫口而出。
朱元璋眨眨眼:“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朱懷愣了愣,瞬間想明白了,對啊,要是聽當地布政司的,那這部門和擺設有啥區別?
可要是聽皇帝的,那不就是另一個錦衣衛部門嗎?
“好吧。”朱雄英嘆口氣,他知道自己剛才的想法又是拍腦門想出來的。
朱元璋笑了笑,嚼了口紅薯,說道:“不過,你說的那句,用制度用國法約束,咱很是贊同。”
他有些感懷的道:“你說的不錯,靠殺是不行的,你爺爺殺了這么多人,也有一些是錯殺的!”
朱元璋眼眸中帶著幾分唏噓,可也只是片刻,隨后那雙眸子便再次無比堅定的矍鑠起來。
朱雄英似有所思:“既如此,何不設考成制度?”
“嗯?”朱元璋不解:“什么叫考成制度?”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閑聊時聽師尊提起過,譬如一年一京察,兩年一外察,每一次負責考成的團隊,都從朝廷中抽取,具體是誰,誰也無從得知。”
“以此來監督和考察流內京外官,流外吏目雜役,考成及格者,繼續為官,若政績昭然者,可升遷,若不及格者降級問罪。”
朱元璋雙眸倏地一亮,緩緩地垂下頭,沉默片刻,便抬頭道:“這個法子,到是大有可為!如此一來,朝廷所負擔的成本也不高,還能起到威懾的作用。”
“好!這事咱記在心里,趕明回去討論一下。”
對老爹的建議,朱元璋每一個都在認真聆聽,好的采納,不好的也會給帶來老爹建議的朱雄英,去說說究竟哪里不好,為什么不好。
他并不是一味的否決和同意。
朱元璋沒對任何人這么細心過,這是真在將自己一身本領毫無保留的教給朱雄英!
家國大事,沒有一個是簡單的,稍有不慎,萬劫不復,朱元璋不得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