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忙不迭道:“啟奏皇上,是皇孫殿下。”
朱元璋點點頭:“他有心了,允炆有啥話要和咱說么?”
陳洪搖頭:“皇孫殿下知道皇爺平時這個點回來,就說怕皇爺餓著,別的也沒多說。”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他孝心咱心領了,讓他以后莫要送,咱吃過了,這不浪費么?”
想了想,朱元璋又道:“告訴允炆,咱晚上去東宮吃飯。”
陳洪趕緊道:“好的,老奴這就去。”
朱元璋道:“這碗面不要浪費,賞你了,端下去吃了,再去東宮傳話。”
“謝皇爺!”
陳洪恭敬的端著面條離去,面上帶著笑容。
太好了,皇爺竟要去東宮找允炆殿下吃晚飯,這真是個好消息!
“來人,去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騫來。”
朱元璋若無其事的,走在案牘上坐下。
他端著茶盞喝了口茶,沒等片刻,左都御史王騫便恭敬走來,彎腰行禮道:“臣王騫,拜見吾皇陛下。”
朱元璋沉聲嗯了一聲,開門見山的道:“你都察院查出來的事,你親自去藍田縣處理吧。”
王騫愣了愣,有些不知所云:“臣斗膽,敢問皇上,藍田出何事了?”
朱元璋開口道:“一會奏疏會過武定門進宮城,你出去的時候恰好能遇到,自己去拿。”
王騫滿頭霧水的出了謹身殿。
作為都察院部堂高官,王騫是都察院最高級別的御史,官至從三品。
若是沒記錯,奏疏應當都是一直直接送到朱元璋御前的呀!
莫不是陛下放權給殿閣那群學士了?
極有可能!
畢竟老爺子年紀大了,那么多奏疏再讓他親力親為的去看,身子一定吃不消。
其實作為風聞彈劾奏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騫不是一次建議過朱元璋,讓其將批閱奏疏的權柄交給殿閣。
等殿閣分門別類之后,再交給朱元璋復審。
畢竟每日的奏疏太多,都察院也怕累壞了皇帝。
年輕的時候,朱元璋精力旺盛,他不放權也就罷了,現在都一把年紀了,依舊不放權,即便是有太子朱標幫著,可這始終是全國每日的奏疏,老爺子一把年紀處理其中大半,這身子哪兒能吃的消?
現在得知朱元璋放權給殿閣批奏疏,王騫心里也放松了許多。
他是真怕將老爺子和太子兩人給累倒了。
他沒有任何政治資源,和詹徽、藍玉、黃子澄那些人不同,他們或多或少都和東宮、皇子們有瓜葛。
這后代誰登基,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思考并且投靠。
而自己雖是左都御史,但忠的卻只有朱元璋,至于朱標朱雄英都沒怎么走動,其他皇子皇孫更是沒打照面。
他今年四十六了,他只希望朱元璋多呆幾年那位置,讓自己還能再為大明做些事,等以后朱標繼位,他也同時退位選擇安穩歸隱。
只要打下牢靠的基礎,接下來….就交給下一代年輕人吧。
這是王騫心中的想法。
一路想著的時候,王騫便走到武定門。
他看著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抱著奏疏,便道:“陛下讓我來拿藍田縣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