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大孫和老爹走得近,透過大孫,朱元璋可得到太多老爹的消息,以及老爹當年那….不為人知的一面。
.
…….….….….….
東宮。
呂氏已經準備好幾樣小菜,恭敬的擺放在八仙桌上。
菜都是尋常家菜,半個土雞,一盤大蔥炒蛋,還有一盤蘿卜干,以及一盤野菜。
原本朱標是要留下吃飯的,不過半途有個官員過來有事情稟奏,朱標也就離開了東宮,至今未歸。
朱標啊,也快接替老爺子的位置,所以總是挺忙。
“兒子,一會兒老爺子來了,不要都說其他的,咱就陪著老爺子吃點菜喝點酒。”
“不要爭搶,也不要說任何怨恨你大哥的話,更不要埋怨老爺子,平常心,你只負責盡你的孝道就行。”
朱允炆有些不理解:“娘,您.…也看開了嗎?”
江夏侯周德興的死,對呂氏打擊很大,她好幾日心驚膽戰,未嘗吃什么飯,朱允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呂氏搖搖頭,笑著道:“你娘最近閑來無事,除了宋史,又重溫讀了一本唐史。”
朱允炆有些狐疑的看著呂氏。
呂氏繼續道:“你說,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幾個兒子,大兒子李承乾,四兒子李泰,再不濟就算老三李恪這些個人,誰不是優秀突出?甚至縱觀整個貞觀初年,誰不以為儲君位一定會在李承乾和李泰中出來一個?”
“可結果呢?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那個始終不顯山不漏水的晉王李治,最后卻坐收漁翁之利,成功登基為帝,為啥?”
“兒啊,沒到最后一刻,任何事都難說,我們現在,不要和老爺子使任何心機,也不要去編排你大哥的壞話,得空的時候,你還得夸一夸你大哥,反正你只要平常心,做好自己,孝順好老爺子,這最后的結局,誰又能想的到呢?”
“是的,老大現在很受寵,可越是朝夕相處,越是寵佞他,這種情況下,就越有可能恃嬌而寵。”
“太宗三兒子李泰,便是如此。”
“而老大若是犯錯,以老爺子性子,只會讓老爺子寒心,日積月累之下,老爺子還能不想起你的好?”
“你就默默的對老爺子孝順,不爭不搶,等著看吧,老大只要稍稍犯錯,老爺子就會想起你的好,人老了,都會這樣的!所以咱不出聲,就是最大的出聲!”
朱允炆聽著呂氏的分析,突然雙目一亮,可是沒多久,眼神就有些黯淡起來:“娘,我讀了那么多書籍,唐史我甚至都能倒背如流,可我發現,我真的只會讀死書,根本沒從書本上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
“相反,娘你只是隨便讀了一些,卻能學以致用,孩兒慚愧。”
呂氏翻了翻白眼:“你啊,娘讀這些不為你又是為誰?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和娘還客氣個啥?”
朱允炆重重的點頭:“嗯!孩兒明白了!謝謝娘!”
呂氏笑道:“好孩子,咱們去外面等著老爺子吧,你看,你偶爾送過去一碗面,啥都不要說,老爺子是不是主動就來了?所以娘說,有時候不爭不搶,反而才是最大的爭搶手段!”
朱允炆點頭:“好!那娘….我們出去等皇爺爺。”
朱元璋背著手來到東宮。
走到東宮門前,朱允炆和呂氏便在院內等著他。
“孫兒見過皇爺爺。”
“兒媳見過公公。”
朱元璋點點頭,歸根到底都是一家人,朱元璋從不會和自家人記仇。
即便他們曾經指揮江夏候,弄些不太令人舒服的事情,朱元璋也不怎么會在意。
在他這個位置和年齡,
不管是江夏候,還是朱允炆和朱雄英的爭斗,都是小孩子過家家罷了。
還是親情最為重要。
而若不是江夏候是針對老爹,那他還罪不至死,只能說,路走窄了。
啥人都能碰,念在舊情他也不會責罰太重。
偏偏碰到老爹,那沒辦法。
最近老二老三接連死亡,對老爹打擊很大。
爹現在就他和老大兩個帶把的兒子,若不護著爹疼著爹,那這孝之一字,他可不敢自稱。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