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聲音越來越大,言語近乎于咆哮,臉色怒紅,喝道:“爺爺,洪武十三年有倭船一十八只,圍攻平陽金鄉,死官兵二十三人!”
良懷國王回的國書,更是讓人咬牙切齒: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御敵之圖。
“你師尊,對伱和咱可真是太好了!你以后,可千萬別頂撞他。”
時刻都記得謹言慎行。
文官們縱是有千萬般怨詞,也只能憋在心里。
奉天殿的群臣,早在這等著了。
“當年隋煬帝三征高麗,耗費國力何其之多,生生拖垮了大隋的經濟,為了這么一塊鳥不拉屎的地方,勞民傷財興兵遠征得不償失。”
朱元璋哦了一聲。
他們擔憂的有道理。
朱雄英也不和老爺子爭論,站在老爺子的角度來看,他的想法是對的,大明目前最大的危害,還是在北疆,所以大明將兵力和財力投入到北疆,這樣的基本國防策略是沒錯的。
當朱雄英看完了大明和倭國的外交政策之后,他恨不得直接讓大明揮兵東出沿海!
朱雄英將這些話告知老爺子,老爺子只是淡淡的道:“東夷非北胡腹心之患,攻之白耗國力。”
“乖乖!熟啦?”
朱元璋默默垂下頭,囁嚅著嘴,最后哀聲嘆口氣。
而且太子也有自己的班底。
漫長的冬天里,幾乎沒有多少蔬果可以存活,唯一能吃的,也不過是從運河里,自江南運來的蘿卜之類不容易變質的蔬果。
朱雄英震驚的看著老爺子,反駁道:“洪武二年三月,倭夷寇蘇州之崇明、太倉,洪武三年六月,倭夷寇山東,轉掠溫、臺州等傍海之民。”
“還別說,這樣吃瓜,過癮!”
明明大明國力這么強悍,為什么老爺子,卻對倭寇永遠不打?
朱元璋直勾勾地盯著朱雄英。
何廣義知道,老爺子現在應該已經開始培養自己和太孫的默契了。
主要對這群家伙,加之朱長夜亦是仇恨,他情緒沒辦法平復下來。
為啥勤政的洪武老爺子,現在上朝突然變晚了?
傅友文和詹徽和老爺子走的近,時不時會被老爺子召見,所以他們只能從兩人身上側面打聽一些消息。
半晌,他抹抹嘴才道:“痛快,這瓜,甜!冰!”
詹徽道:“奏疏本來就在殿閣,去宮里很奇怪么?”
但是這封國書,到了日本國王良懷手里之后,居然直接殺了五位明使,把正使楊載等人關了三個月。
順之未必其生,逆者未必其亡也!
朱元璋見狀也是極為滿意,隨后又開始吃瓜起來?
如今雖是冬日,但屋內因為無煙煤烤的人還是比較口干舌燥。
不過詹徽和傅友文的回答讓許多朝臣吃了定心丸,老爺子身子骨很好,沒病沒災,至于為什么上朝晚了.…這事,兩人都沒多說,反正就是神神秘秘的。
朱元璋道:“你的意思,是大明建船出海么?可是錢何處來?”
尤其他們看到最近很多奏疏批復的口吻和語氣,似乎和以前老爺子批的都有些不同了。
老爺子批的很干練直白,現在批的水平雖然也很高,但言語用詞上,則更加文縐縐有學問了一些。
這明顯奏疏批的不是老爺子,另外老爺子最近心中一直跑外面,這….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