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征收老百姓田稅的是縣衙的典吏,典吏是流外官,并不是吏部造冊的官,其俸祿是縣衙的縣老爺自己支付的。
那縣衙的典吏手里拿著冊子在高亢的點名,每點到一名百姓,百姓就要抬著糧食過來。
是的,在稅收沒完全統一之前,明朝的基本稅收依舊是糧食,并不是折算成銀兩的。
稅收的收取,朱雄英其實都從史料上有過了解,但真正目睹民間百姓交稅的場景,他還是第一次見。
他不由有些好奇。
朱元璋站在外面,背著手示意朱雄英繼續看下去。
“好好看看,看看大明的疲疾。”
朱雄英尋目望去,縣衙的典吏示意小吏抬上來一口石斛。
斛是一種容器,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
石斛中部鏤空,被念到的百姓,便將糧食抬上來,倒入石斛中,目的是為了讓官府察驗糧食的成色如何。
當糧食被倒到石斛之后,有個小吏磨拳擦掌,然后憋的面色通紅,從后面數十步外飛奔而至,一腳踹在石斛上。
石斛晃動,不少糧食散落在地。
百姓看的心疼。
朱雄英看的驚愕:“他們這是做什么?”
朱元璋道:“淋尖踢斛。”
落下來的糧食,歸官府,也算是運輸的損耗,百姓不允許拾撿,只能心疼的看著。
朱雄英面色有些憤怒:“這不是坑百姓多交糧稅?”
朱元璋面上有些糾結,嘆口氣道:“咱批過山東的一個折,山東臨沂的地方官,七品縣老爺,轎夫是自己的連襟和舅子,家中的廚娘是妻子和妻姐。
官袍都打了補丁,老母親還要上山挖野菜!”
“官府俸祿少,也沒有那么多開支聘請太多小吏,所以只能這樣弄點錢……哎,受苦的最終還是百姓。”
老爺子有種無可奈何的疲憊感,雖然知道這樣在剝削老百姓,可官府也需要吃飯,無論白銀融化后的火耗還是這種淋尖踢斛,都是他朱元璋默許了的。
心疼老百姓的同時,朱元璋又不能不穩定地方官府。
這種糾結的事,一直困擾著朱元璋。
“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杜絕這種事兒?你小子腦子靈醒,有空給你爺爺想想,咱爺孫一起給老百姓做點實事。”
原來老爺子帶自己來,是為了這個目的。
朱雄英看了一眼朱元璋,老人臉上都是心疼和擔憂。
老爺子對于老百姓的關心,真是刻在骨子里,自幼的經歷,讓老爺子最是親昵百姓,真正將百姓當成自己孩子在看待。
看到老百姓受苦,老爺子心里比誰都難受。
朱雄英心有所感,之前他也讀過史料,也知道如今種田的農民是受剝削的一個階級,可那時候自己感觸不多。
當現在實打實的看到百姓被剝削的一面,朱懷心里還是有些震動。
老百姓被剝削的方式,真是層出不窮,先是士紳,現在又是官府,最終受苦的,還是只有這些底層百姓。
與此同時。
徐膺緒和徐增壽兄弟此時走在鄉下的小道上。
剛才自家佃農交糧出了點岔子,兩兄弟閑著無事,去處理紛爭,剛處理完畢,此時正準備回去。
“二,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