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帝國使臣在示弱,他看的出來,如大孫說的那樣,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國家,那邊發生什么事,大明就是瞎子,就是聾子!
迭力必失說帖木兒汗國愛好和平,扯淡呢!
朱元璋打心底不信。
如此一來,這次帖木兒汗國的出使大明,就顯得更加用意非淺了。
“藍玉。”
“臣在!”
藍玉也有些好奇,他總覺得老爺子今日有些古怪。
“明天你組織一場接待使臣宴。”
頓了頓,朱元璋道:“帶上咱大孫,一起過去!”
帶上朱雄英過去!
簡單的六個字,老爺子說的中氣十足。
藍玉和詹徽皆是一愣,不過兩人很快豁然開朗,隨后兩人神色皆是大振。
接待外邦來使,這釋放出來的政zhi意味實在太明顯了。
因為這是皇明儲君需要做的事!
之前來使臣的時候,外邦使臣都是太子朱標接見的!
如今。
這分明是在鍛煉朱雄英的外交能力,鍛煉一個合格帝王該有的魄力!
不過他們這次卻想的不全對,老爺子并不全是這個目的,他更多的是,想讓朱雄英對帖木兒帝國有個判斷。
爺孫的對話,朱元璋都沒來得及和藍玉等人說。
這群北元人,可不是當初捕魚兒海逃走的蒙古貴族。
他們在歐洲大陸發展了上百年,現在究竟實力如何,朱元璋心里都沒底。
大孫說過,如果他們想入侵大明當如何?
朱元璋被問住了。
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朱元璋對對方的底細是兩眼一抹黑。
明帝國的戰略防御都在北疆,誰也不曾想到萬里之外的歐洲國家,會有一天主動進攻大明。
這太遙遠了。
遙遠到桀驁的明人已經忘了,絲綢之路有一段,是不屬于大明的,是被西方國家控制的!
朱元璋絕不是一個自信到自負的帝王,戰略上藐視,戰斗上重視,永遠是朱元璋對外軍事用兵成功的關鍵。
不管是不是他親孫子和他說了那樣的話,換做任何一個平頭老百姓問朱元璋,朱元璋都會無比重視起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許多書本上的知識,朱元璋不但讀,還身踐力行。
藍玉和詹徽有些振奮的同時,禮部侍郎李原就顯得有些滿頭問號。
朱雄英他知道的,壽州之困,無煙煤等等這些事,似乎都和皇孫殿下有關。
可外交啊!
這是國家大事!
老爺子讓其參與外交?
如今太子朱標還在,何必讓皇長孫參加?
滿心的疑惑都充斥在李原的心中,不過看老爺子陰沉的面部表情,李侍郎也不敢尋老爺子的晦氣。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