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定你老徐家置辦書院的事,也是這閨女想出來的!
這么想著,朱元璋眼神突然露出一抹驚駭。
才十七啊,咱家大孫滿打滿算不過十八。
一對金童玉女,還都是咱大明的后起之秀,一樣的聰明絕頂,一樣的高屋建瓴!
要是能珠聯璧合,這閨女以后對咱大孫說不得是個強大的助力。
當年雖然咱說后宮不得干政,可咱妹子不也給咱出了不少注意么?
老四和徐家的婚事,不就是咱妹子提出來的么?
想到往事,朱元璋突然咧嘴,當時似乎也是拉著徐達吃了一杯酒,就將老四和徐家的婚事給定下了。
朱元璋將手中奏疏放在桌子上,手指不斷叩敲著案牘。
小閨女那么聰明,將來不知道會掀起什么樣子的風雨出來。
要是忠于咱大孫,一定對咱大孫有莫大的助力。
可要骨子里想著她中山王府,那放在大孫旁邊就是阻力!
朱元璋緩緩瞇起眼睛,眼神中帶著一抹狠辣。
大孫,咱不想讓你傷心難過。咱也不知道留著這女娃將來會讓大明的局勢如何。
咱不得不防著!
朱元璋提起筆,緩緩的在題本上寫著:“欽賜徐家五姑娘下嫁于孔府……”
寫到一半,老爺子的手突然顫住了陸。
縱乾綱獨斷一輩子,老爺子現在還是踟躇了。
他怕朱懷。
他是皇帝,任何事他都能決斷,包括徐妙錦的婚事!
可現在,他居然有些不敢下筆。
上一次朱雄英雨中淋了那么久,雖然那小子口口聲聲說他什么傘被風刮走了,什么男子漢大丈夫不該被感情羈絆。
扯淡!
你是我朱元璋的種,你啥尿性,咱看不出來?
算了!
老爺子沒有提筆寫下去,明天一早先去和大孫講講道理再決定!
…………
這一年,春二月中。
寧波港百舸爭流,大明東南沿海的港口,熙熙攘攘,放眼望去,二桅、三桅大船林立。
港口上人群攢動,烏壓壓的一片,各種號子聲不絕于耳。
明初是施行海禁,但所謂海禁,只是不得民間漁船進入沿海。
官船漕運還是能走。
三艘巨大的大明寶船,從東南福建泉州港開撥到寧波衛,再從寧波衛轉進入內陸漕運,直通大明應天城!
這三艘寶船來自交趾,寶船上堆滿堅硬的鐵梨木和橡木。
“咳咳咳!”
從交趾運輸的隊伍中,傳出一陣劇烈的咳嗽聲。
“老馬,這都多少天了,你還病懨懨的樣子。”
“就在寧波衛就地休息,找個郎中看看病吧!”
“后面的護送你就莫去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