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揮手:“下去吧。”
等蔣瓛走了,老人眼睛緩緩閉上,晃動著身子下的搖椅,在槐樹下漸漸昏昏欲睡了起來。
……
東宮。
朱允炆和朱允熥,一前一后的走進東宮正門。
兩人一路無言。
進入東宮之后,呂氏急急帶著東宮太監宮女走上前。
“兒子!”
看到站在朱允炆身后的朱允熥,呂氏臉色冰冷了下來。
“老三是聰明吶,守著皇爺一夜,倒是苦了我兒,跪在靈位前一夜。”
朱允熥也懶得和這對母子計較,抱拳道:“是嗎?那娘娘和二哥辛苦了。”
“沒什么事,我先回去睡覺了。”
呂氏哼道:“皇爺大病初愈,你還能睡得著覺?”
朱允熥道:“娘娘怎么知道我皇爺爺大病初愈?”
呂氏有些慌亂,忙道:“皇爺吉人自有天相,當然會好!”
“倒是你,昨夜我兒跪在你祖母靈位一夜,今天也換做你盡一盡孝心了,快去吧。”
朱允熥面色有些慍怒:“你!”
呂氏道:“去吧,盡一片孝心。”
朱允熥無奈,可也只能忍著。恰在這時。
東宮外來了一支隊伍。
眾人定睛望去,直見一群身穿蟒袍的太監走了過來。
鄭和環顧眾人,道:“東宮,接圣旨吧。”
呂氏一愣,隨后急忙讓朱允炆召集東宮所有奴婢太監臣屬來跪迎圣旨。
鄭和捏著黃絹,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大明的圣旨,有幾種格式,若是昭告天下,則稱‘詔’;
若是封賞高等的官員,則稱為‘誥’;倘若是封賞低級的人員,則名為‘敕’;若只是宣布某某事,則稱為‘制’。除此之外,還有‘冊’、‘書’、‘符’、‘檄’等格式,對應不同的情況。
皇帝這時候對東宮下的圣旨,明顯是要昭告天下的。
呂氏和朱允炆皆有些發愣。
隨后就聽鄭和繼續道:“皇三孫朱允熥至純至孝,封大明淮王,欽此。”
奏疏很簡單,也附和朱元璋雷厲風行的態度。
只是圣旨下完,在場所有人都懵了。
朱允熥身后的寶瓶等下人,已經激動的飽含淚花!
封王了呀!
小三爺封王了呀!
大明淮王呀!
天吶!
咱三爺太厲害了!
而此時,朱允炆母子,卻有些反應不過來,呂氏竟脫口問鄭和道:“還有呢?”
鄭和輕飄飄的說完。
東宮上下,一片寂靜。
好一些奴仆以及東宮屬官,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素來沒有存在感,不顯山不漏水的朱允熥,被封淮王了!
淮王,這是多么敏感的稱呼啊!
當時朱元璋在元末起兵之后,不正是以吳王自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