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有些后怕道:“老爺子出這事兒,老夫魂兒都快嚇沒了,如果老爺子真有個三長兩短,太子如今不在皇城,朱公子還在外面,那時候怎么辦?”
傅友文呆怔住了,看著詹徽道:“如果老爺子真有三長兩短,今日的午門之變,指不定就讓朱允炆得逞了。”
“挾大義而動,誰能阻擋他?”
詹徽幽幽一嘆:“經過此事,老爺子也該深思熟慮了,真不能繼續將朱公子放在外面,若真哪一天他老人家……”
傅友文認同的點頭:“是啊!咱找機會也隱晦的提點提點老爺子,要是朱公子沒繼位,咱們努力那么多,都會打水漂!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如果真讓別人撿便宜登基,咱們未來可就徹底完啦!”
詹徽嗯了一聲:“先寫治災疏,然后去朱府。”
……
遠在交趾。
布政司衙門已經初建規模。
解縉很有頭腦,在收到朱雄英的三十萬兩白銀之后,就開始著手從民間承包土木建設。
民間不伐驅利之人,又聽到交趾衙門預算了這么多錢財,自然欣然應允。
又因爭奪承包土木建設的商人太多,解縉要收五萬兩的保證金。
于是乎,他在前期什么投入都沒有,非但招攬到了土木建設的商賈,還超前收到了五萬兩白銀。
要知道錢財是帶貶值性的,隨著經濟的提高,現在的五萬兩和一年后的五萬兩完全是兩回事。
除此之外,這一筆五萬兩的白銀,還有效的解決了海軍軍費的燃眉之急。
至于后期在歸還給土木承包商,則又會等到占城的分批付的糧食款。
無論如何,解縉的這一手操作都極具智慧性。
而今交趾布政司在民間的趕工下,已經再也不負以前土衙門的樣子,現在已經變的有些氣派的徽州建筑模型。
布政司內,不斷有小吏急促奔波。
衙門的中廳坐了許多人。
好一些官吏,上火到嘴巴已經起了水泡。
左參議張叔同陰陽怪氣的對解縉道:“解大人,交趾今日份記錄染上瘧疾的人高達七千八百余人,短短不到半個月,每天成千的增加量,假以時日,交趾便會直接完蛋!”
張叔同的到來,更讓交趾布政司對解縉高看幾分。
當時解縉怒殺前左參議洪學彬,所有人都以為解縉惹了大麻煩。
可最后的結果,解縉非但沒有任何事,朝廷甚至還貶了翰林院張叔同來接任。
為此不少人紛紛猜測,解縉的背后,可能站著朝廷某位頂級人物,解縉不過只是個工具人罷了。
張叔同這些日子一直在查,查解縉究竟是誰的刀,他也查出來了,解縉時常會給應天那邊去信,信是給鐵鉉的。
這說明,站在解縉背后的力量,可能會更加超出他的想象,于是乎他不敢查了。
“解大人,現在交趾的百姓,對咱布政司已經開始失望寒心,好一些人私下已經開始攻訐布政司。”
“若在不加以控制,后面可能就是民變了。”
“是,你是讓軍兵將人群控制住了,可越是控制,外面鬧的就越兇!”
“本官說了,要么將這些人集中處理掉,免得繼續傳染給別人。”
解縉看著張叔同,冷冷的道:“他們也是大明的百姓,皇爺的子民,本官不解,張大人說的處理,怎么處理?”
張叔同要開口,解縉打斷他,道:“還有,你和本官說話,不要沒有尊卑!你是翰林院出來的,我們以前是同僚,尊卑禮儀你沒學過?”
張叔同深吸一口涼氣,笑道:“哦,下官知錯。”
他不敢自稱‘本官’了。
“下官的意思,處理就是將感染瘧疾的百姓統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