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無疑是咱最開心的時候,咱不用面對饑餓,每天在寺廟掃地、上香、打鐘敲鼓,燒飯洗衣,只要做完這一切。就有一碗香噴噴的米飯給咱吃。”
“咱想著,這樣快樂的日子,咱應當能過完這一生了。”
“雖然老和尚們經常欺負咱,雖然咱干了全寺廟最苦最累的活,可只要能填飽肚子,還有啥不滿足的呢?”
朱元璋面上陷入了幾分猙獰。
“可踏馬的,上天似乎總愛和咱開玩笑!”
“咱安安分分的上香掃地,天天被人變著花樣大罵,每一個孤獨的夜晚,咱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著窗外的天空,思念著只與自己相處了十余年的父母,咱已經很知足了,咱能吃飽飯,這就夠了,不是嗎?”
“然而五十天后,饑荒過于嚴重,這把火,徹底燒到了寺廟。”
“寺廟已經無力供養這么多人,于是咱只能被主持派出去化緣。”
“可,去哪兒呢?”
給咱指派的地點是淮西、河南。
踏馬的,這兩地方正是饑荒嚴重的一代。
咱能討得到?
朱元璋上帶著-一抹蔑視,“說是化緣,其實就是乞討。”
“你和爺爺相處這么久,你和爺爺最像的一點是啥,你知道么?”
不等朱雄英回答,朱元璋便自言自語的道:“尊嚴!”
“咱已經失去了一切。咱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尊嚴。”
“然而這一次的化緣,將咱最寶貴的東西也徹底按在地,開始無情的踐踏。”
“要么去乞討,要么餓死,尊嚴和生命。咱要抉擇。”
老爺子面色再次陷入痛苦。
許多往事他不愿意回想,每一次的回想,都是巨大的痛苦。
朱元璋似乎沒聽到,繼續道:“咱一邊走,一邊討飯,穿城越村,挨家挨戶,山棲露宿,每敲開一扇門。對咱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因為面對咱的往往是白眼、冷嘲熱諷,對咱來說,敲開那扇門可能意味著侮辱,但不敲那扇門就會餓死。”
朱雄英癡癡的看著朱元璋,著著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那么倔強堅強的老人!
“你說的不錯,只有失去一切,你才會發現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偉大。”
“咱不甘于被命運擺弄,在討飯的時候。咱和別人不一樣,咱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主富了見識咱認識了許多人。”
“這一次的乞討,讓咱徹底變成了一個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
“那時候各種教派都在此起彼伏,什么彌勒教,什么白蓮教,咱信彌勒教,但咱告訴你,在那時候,咱就篤定,彌勒--一是咱自己!”
這是一個梟雄,對自己無比強大的自信!
從這個時候朱元璋變了,變成一個強大的人這種轉變,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完成!
朱元璋看著朱雄英,繼續道,“然而打開咱心底大門的還不是這些事,而是至正十一年的韓山童和劉福通起義!”
朱雄英震驚的看著老爺子,全身開始微微顫抖,嘴巴微微張開,如鯁在喉。
感覺喉嚨無比干涸。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