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
“送去工部!”
“是!”
毛驤接過圖紙,轉身令人送去工部。
“老朱頭,之前跟你說過科技強國。”
“是不是得實行了?”
“就靠工部,又是施工又是研究的。”
“恐怕不行啊!”
“久而久之,恐怕工部會做大,就算不會做大。”
“兩樣都要做,大明的科技進展,恐怕也不盡人意。”
“那你的意思呢?”
朱元璋看著他淡淡道。
“就跟之前說的,成立一個新的部門。”
“它可以獨立于六部之外,也可以在工部之下。”
“專門用于研究科技,讓我大明邁上科技強國的道路。”
“它研究,工部來實行!”
“比如槍械、大炮、手雷,等等軍工,都可以讓他們來研究。”
“如此一來,我大明還會弱嗎?”
“而且這些研究也可以用于民用,改變我大明的基礎設施。”
“比如說,之前的水泥,可以用來鋪路,建房子。”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你才能更好的發展。”
“貨物才能更好運輸。”
朱元璋點點頭:“你說的沒錯,確實該實行。”
“依你之見應該如何實行?”
“簡單,在全國范圍招收能工巧匠,讓他們都來為朝廷效力。”
“他們的職責就是為我大明研究各類科技,比如槍械、大炮等等。”
“只要有實力,那就可以為國效力。”
“名字嘛!就叫大明基建!”
“大明基建?”
“這基建是何意?”
“基礎建設呀!”
“哦哦哦哦……”
朱元璋點點頭。
確實,是基礎建設!
修路也是基礎,槍械也是大明軍隊強盛的基礎。
這名字很貼切!
“名字不錯,也算通俗易懂!”
“那就叫大明基建吧!”
“這還不夠!”
“嗯?”
“還有其他的?”
“當然有了!”
“得有傳承啊!”
“總不能一代人過去了,大明基建就關了吧?”
“這個倒是!”
朱元璋淡淡道。
“那就招收嘛!”
“一年,或者三年招收一次。”
“這樣不就可以源源不斷了嗎?”
朱元璋捋著胡須笑道。
“不行!”
“嗯?不行?”
“為何?”
“當然是不夠專業了。”
“不夠專業?”
“對!”
“如果大明基建設立,在全國范圍之內招收,招收上來的肯定都是最頂尖的。”
“往后那些招收的,肯定沒有這么專業。”
“雖然進去大明基建以后可以讓那些人帶,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
“那你的意思,應當如何?”
“再設立幾個學校,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材。”
“在學校里,給他們學習理論知識,給他們灌入為大明為國家效力的思想。”
“這些學生理論知識扎實,學個幾年,進入大明基建,上手比較快。”
“凈扯!”
“那些民間的,人家也學了幾年了。”
“人家上手不快?”
朱元璋不屑道。
“我不可否認他們手上不快,但是他們只知道這樣或者那樣做。”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對于科技很難有突破。”
“如果都是這樣的話,科技一直都無法得到發展,這不就是固步自封嗎?”
“有了理論,才能突破!”
“你說的好像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