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這里的飯,怕是要等兩個月后了。”她卷起餅幾口吃完。
“孟大人。”李亭站在房門口,“屬下跟您一起去楊門縣。”
孟長青拍掉手上的餅屑,扎緊棉襖外面的腰帶,“走吧。”
她幾次路過楊門縣,卻從沒去過楊門縣的縣衙。
如今跟著李亭來到門口,見它雖然不大,但起碼有墻有頂,有窗有門。
衙役通報過后,茅春芳來的很快,“孟大人,李捕頭,兩位來的真早啊!”
李亭沒多留,送了公文就走。
茅春芳看著公文連連嘆氣,“不是我抱怨,這幾年勞役太多,百姓們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如今又征,只怕有不少人要往山上跑了。”
“茅大人,那三個條件一同張貼出去,還會有人跑嗎?”
“官府怎么說是一回事,百姓怎么看又是一回事。”茅春芳說的很實際,“我一看就知道,這三條是你小孟大人提出來的。
先說這第二條,你讓婦人去,有幾個婦人愿意去這種人員混雜的地方?她們自身不愿意去,她們的丈夫更是不放心她們在那種地方。
再說這第三條,四個時辰?從未有過這樣的事,不會有人相信的。”
孟長青說,“不管他們信不信,這三條還是得寫在告示上。”
“這是當然。”
“茅大人,還有一事,我想借你城墻邊上的空地一用。”
孟長青才提起這事,茅春芳就已經點頭了,“我知道,府臺大人發下來的公文里已經寫了。
北山縣的城墻若是建成,對我大有好處,你放心,那些東西放在我這里。我一定給你看好。”
“多謝茅大人。”
“同為朝廷做事,小孟大人不必如此,要是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你盡管開口,我絕不推辭。”
孟長青騎在馬上還在想,茅春芳對她的好意,是因為什么?
想來想去,覺得什么都有可能。
快馬經過城墻舊址時,孟長青朝險山上看了一眼。
等著吧,等到城墻圍起來,再來收拾這里。
一回到營地,孟長青立刻進灶房找吃的。
她知道灶房一定有吃的剩,每次做飯,孟長青都讓煮飯的人多做一些,寧可剩下,也別讓干活的人吃不飽。
再說現在這么冷的天,剩下也不會壞,下一頓接著吃就行。
想吃別的沒有,只有糜子飯。
剩飯裝在陶罐里,現在還是溫熱的。
孟長青給跟著她的幾個人都分了點,“先墊墊肚子,還有好一會兒才能吃午飯。”
灶房里僅有三張小板凳,孟長青占了一張,楚沐風和王尋各占了一張,其他人只能坐在地上。
“這里面是真暖和,灶膛一燒火,墻上就有熱氣透出來。”席蓓一手端碗一手摸墻,“這還只是燒了三口鍋,等以后這里的鍋全部用起來,得熱成啥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