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心想,既到了涼州,干脆去北山縣看看,回來也好告知陛下,北山縣究竟是什么情況,所以次日清晨跟著衛知府去往北山縣。”說到這里,張豐吸了吸鼻子,“從涼州府出,要經楊門縣,才到北山縣。
北山縣城墻拔地而起,綿延四十余里,與相鄰兩側縣城的城墻緊密相連。
臣去時,城墻上下皆有兵丁看守,崗哨十分嚴密。”
“好!”皇帝也看不明白張豐的表情,問他,“你為何如此傷心?”
“陛下。”張豐沖皇帝跪了下去,“臣是可憐小孟大人和孟夫人。臣那日上墻,在墻下看到許多坑洞覺得奇怪,便問小孟大人,那些坑洞是做什么用的。
一問才知道,那是役夫們住的地方。
還是衛知府說出來臣才知道,不止役夫,連小孟大人也是住在坑洞里。”
御書房內,皇帝和站在他旁邊的錢公公都很詫異。
張豐還在說:“臣去小孟大人所謂的縣衙看了,就這么大點地。”他伸出手比劃,“就是挖了個坑,用布簾攔著,一側睡覺一側辦公,臣見孟大人的書桌,是用書箱拼成的。
孟夫人的住所也是這樣的坑洞,臣實在失禮,還下去看了一圈,洞里不過一個床板、幾張小凳,夫人還邀臣喝了一碗白粥。”張豐開始抹眼淚,“小孟大人和他的家人,每日三餐就是白粥配咸菜,有時忙起來,小孟大人只能吃得上兩頓。”
煽情太過,皇帝問:“知縣的俸米不算少,怎么就天天喝白粥了?”
好在有衛方耘給補的一句,“朝廷下撥的米糧未到時,孟大人把自己的俸米分給了百姓。”
“這個傻子!”皇帝說:“朕看他也不是當清官的料,怎么就做出這樣的事!”
張豐說:“臣在北山縣見了一些百姓,他們都有傷在身。雖然如此,卻念著孟大人的好。
說孟大人從不克扣他們的口糧,只要干活,一日三餐能讓他們盡情吃,如今受了傷,也是孟大人出藥出糧養著他們。
臣見他們眼神熱切,實在不像說的假話,可見小孟大人平時就待他們很好,他們也感念小孟大人的恩德。”
“你站起來說話。”
“是。”張豐站到一旁,等著皇帝的問話。
“他可有書信托你轉交?”
“回稟陛下,沒有,只是孟大人托我替他向陛下問安。”
“可還有別的見聞。”皇帝補充了一句:“值得說的。”
“陛下,北地窮苦,并無什么稀奇見聞。”
“你連日奔波辛苦了,讓魏知山放你幾天假,回去休息休息吧。”
“多謝陛下。”
張豐從御書房退出去,還沒走多遠就碰到了太子。
太子顯然在旁等候多時。“張副統領,聽說你從北山縣回來?”
“回稟殿下,正是。”
太子激動,“可見到孟長青?”
“見到了。”
“他怎么樣?過的可還好?”
張豐說:“如果住地洞、喝白粥的日子也能算得上好,那便是還好吧。”
“什么!”
“殿下,北山縣那地方的窮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若非親眼所見,實在難以相信。”張豐沖著太子彎腰行禮,“陛下給了假期,臣先告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