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則的回答,瓦西里瞪大了眼睛,他萬萬沒想到,朱則竟然只要1-2架!
不對,說是1到2架,其實也就是1架!
突如其來的變化,大大出乎了瓦西里的預期,這讓他在心里不由得重新評估,自己是否該向他繼續推薦dc-3的蘇聯版本Пc-84,也就是后來的里-2運輸機。
蘇聯在拿到生產許可之后,現在正在改進,將其中一些零配件改成他們蘇聯的標準。更是將其中的部分零配件重新設計,以適應蘇聯國情。
一架dc-3從美國的采購價是大約1.5萬美元,由于蘇聯的成本更加低廉,相信出廠價格會更低。
不過,他們蘇聯人的生產線畢竟還沒有正式投產,要是僅僅為了朱則的一兩架飛機訂單就倉促投產的話,就有些不大劃算了。
而且關鍵的是,瓦西里他現在也并不清楚,他們蘇聯工程師對Пc-84運輸機的改進完成了沒有。
對此,瓦西里想了想,說道:“朱先生,我想知道,在你的整個采購計劃中,一共需要多少架飛機?我需要你的計劃,這樣才能向莫斯科匯報,然后給你準確的報價和交付計劃。”
對于瓦西里的問題,朱則想了想說道:“短時間內,我要1-2架,另外我希望可以在一個月之內交付。
至于以后,我會組個機隊起來,應該會再買上10-20架吧。只不過,這個時間我沒有把握,因為我現在連1個飛行員都沒有,我還得去找飛行員。”
朱則這時候已經想到了航空運輸的問題,作為后世人,他當然知道空運的時效優勢有多大,只是他一時之間,還想不到上哪去找合適的飛行員。
現在是戰時,雖然中央航校培養的飛行員并不少,但是犧牲的速度非常快。空軍自己都人員不足,又怎么可能放任學生們離開,轉而去飛商業飛機。
更何況,這個年代能上航校學習的,哪個學生的家里不是非富即貴?他們看得上自己出的那點工資?別開玩笑了!
對面的瓦西里聽了朱則的話,心情就像是過山車,欣喜又頭疼。
欣喜的是,朱則的訂單數量并不少,就算立刻開工,也可以給他們帶來足夠的利潤。
頭疼的是,對方要求一個月內交付第一架,這對他們來說,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該死的!一個月內交付第一架,這根本就辦不到!飛機廠房都還沒蓋呢!怎么辦?怎么辦?朱則要的飛機,要是現在有現貨就好了!
咦!對了,我記得在拿到美國人的生產許可之前,我們還進口了十幾架cd-3,倒是可以先給他二手貨。要是他嫌棄二手的不好,大不了多優惠一點就是,先把訂單拿下再說!
順便還可以向他推薦我們的飛行員,這樣他運的是什么物資,我們可以一清二楚!”
想到這,瓦西里說道:“朱先生前期若是只要一兩架,我們蘇聯正好有一些二手的,先生可以先用這兩架適應一下。另外,我們蘇聯可以派遣你需要的飛行員,加入你的航空運輸隊。”
聽到這,朱則的眼睛一亮,暗想:不愧是蘇聯老大哥,這對我們是真好!不僅賣飛機,還派飛行員!雖然是二手貨,但是我這兩大問題,一下子全都解決了!咦,為什么是二手貨?
他有些疑惑地對著瓦西里問道:“二手貨?為什么不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