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后,伊萬駕駛著新裝配好的c-47飛臨萬縣上空。
因為日軍現在還沒有進攻廣州,他們這一路很是順利,并沒有遇到日本人的飛機。
另外事先跟國民政府空軍進行了通報,加上飛機上的青天白日和大大的“朱氏運03”的編號,地面上的中國空軍和防空部隊在確認過身份后并沒有過多的反應。
當伊萬飛臨萬縣上空以后,根據地圖,很快就找到了掩藏在山林間的跑道。
無線電中,他也聽到了地面山頂塔臺發送的語音信號。
“運3,運3,這里是塔臺,聽得到嗎?”
“這里是運3,聽得到。我準備降落,請做好準備,為我引導。”聽著天臺里的俄語,伊萬作出了應答。
他們所有的飛行員,都是事先來過一次機場施工場地的,知道在這個機場起降需要對準跑道上一段相對顯眼的白線,否則機翼就有可能撞上山體。
因此,在調整了一下方向后,伊萬率先駕駛飛機準備著陸。
隨著高度的下降,跑道越來越清晰。隨著一陣顛簸,輪胎觸地,伊萬開始減速。
因為滿載,慣性作用下,速度并不能立刻降下來。直到隨著滑行,飛機開始進入上坡,才緩緩降了下來。
為了給后面的飛機讓出跑道,速度降下來后,在地勤的引導下,伊萬迅速將飛機轉到了停機坪。
見伊萬成功著陸,在停機坪上等候的方鑫也松了口氣,山頂塔臺里的蘇聯指揮官也開始引導另一架飛機著陸。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方鑫帶著一眾地勤,將飛機上的燃油和武器裝備卸下,伊萬等蘇聯飛行員再將飛機停到機棚里,這趟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另外三架容克52,在桂林加了油之后,此時也已經再度起飛,返回重慶。
一切都在按朱則的計劃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五戰區59軍180師派來接收部隊的指揮人員也來到了伊集鎮。
帶隊的團長徐鎮是廣西人,40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科的最后一期學員,還是小諸葛的學弟。軍閥混戰時,他是炮兵排長,三發迫擊炮打掉了對方的兩個重火力點,因此人稱徐三炮。
他原是180師主力團538團長,當他得知自己調任補充團團長的時候,心里很是不解:這不僅是把自己下放,而且還要他還要大老遠跑到舞陽縣來接收部隊。
為此,他還對著自己的師長劉振三抱怨:“師長,我是不是得罪哪個大人物了?為什么要把我從538團下放到補充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