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辨材,早于刀琢;寶劍欲鑄,先識神鐵’?”
王守巳驚訝:“裴兄,原來也飽讀劍評?”
“偶有耳聞。”裴液一笑,又隨即皺眉,“不過她能隨便進修劍院啊?”
“.那不都是說一句的事情。”王守巳翻個白眼,甚覺這位裴兄對這個名字還是缺乏認識,“天下劍者多,觀劍賞劍者更多,唯獨劍評者少,崔照夜在一眾劍評大家中也堪稱一流,而若單論影響力,近年就幾乎無人可比了。”
“為何?”
“崔家嫡女,貴若公主;年方二八,劍目通透;生得好看,擁躉者多;劍評犀利,獨樹一幟.總之神京尚在活躍的劍評人中,崔照夜當屈一指,更不必說上月還專開了國報劍評了。”王守巳道,“人家現在就在神京游覽,見到有意思的劍寫幾句隨手遞出,神京諸多書報就爭相刊登。無數人都爭相請求人家點評自己心儀的劍者,如今人家想來修劍院看看本屆劍生,為啥不賣薄面?”
“哦是這樣。”
裴液大致明白了,大唐武風極盛,各色俊杰宛如繁星,人們傾心武比劍試、喝彩俠者,追捧天才,但莫說泱泱百姓,即便江湖中人也難對天南海北不同出身的修者有所認識。
鶴鳧榜立下個公認的梯子,但風格不同、年紀不同的劍者們各該在什么位置,而面對驚艷到自己的劍式,人們也忍不住去搜求更專業之人的介紹和評價,劍評武評就應運而生——裴液想了想,他如今最視若明月的劍者自然是明綺天,若聽說有人出了一篇關于女子的劍評,那確實忍不住去看。
而其篇若言之有理又令他豁然開朗,那確實也難免記下這個劍評家,往后更信任其人劍評。
想來這位天才少女之所以聲名卓著,就是每一次劍評都令無數人都覺“言之有理又豁然開朗”,這一行要如此令內行心服、外行信服,確實是鳳毛麟角的本事了。
但裴液蹙了蹙眉,還是偏頭道:“但王兄,我們劍者習劍是為自己求道,弈劍亦為精進藝業,有評無評如何,又豈有因誰來看便特意準備的道理?那不是跟孔雀開屏一樣?”
寧樹紅眼睛一亮,朝他豎起大拇指。王守巳沉默地看著他。
“是這個道理,但你老是這樣說話,我會很尷尬。”他認真道。
“我說實話而已。王兄你莫看得太重,準不準備的吧,出太多風頭也沒什么好處。”
“伱真不準備?”
“哦我那天有事,多半來不了。”
“.”
“.”
寧樹紅笑:“劍評家之言多為劍理成型的材料,其實也是劍界中人,為他們打得好些也是促進劍道——守巳一會兒咱們去對練就是。”
“不行!”王守巳笑著扯住裴液,“走,和我們一同去練劍,六生是吧,今日非得在你身上出口惡氣!”
“走就走!”裴液硬氣地抓住旁邊的小胳膊,“我和詩詩練!”
本章完
:..cc0
..cc。..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