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拉格朗日拿著手稿站起身來,開始闡述他在連接函數和函數導數之間的一些推論和想法。上次在和約瑟夫深入談論了羅爾定理之后,他一直潛心研究這方面的東西,近來有了不小的突破。
眾人同樣給予他非常高的贊譽,并熱烈地討論了一陣。
隨后,又有幾名學者發言,雖沒有前兩位大師這么有深度,但大多思路巧妙、角度新奇,具有不小的學術價值。
就在此時,一名穿深灰色短外套的年輕學者輕咳一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之后,便開始高談闊論起新教對科學的負面影響。
約瑟夫頗有些詫異,低聲向拉格朗日詢問,才確認了那不是個神職人員,而是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助理教授。
年輕教授說完,竟意外地贏得了陣陣喝彩,在坐的除了拉格朗日等少數幾人外,都紛紛高聲稱贊或是表示附和。
自此,討論的節奏就開始有些歪了。
一名矮胖的中年人頗為激憤地講起英國的產業間諜對法國的科學、技術的瘋狂竊取。言稱這種行為每年都會令法國遭受幾千萬里弗的損失。
約瑟夫微微皺眉,這個時代沒什么專利法,英法互相偷竊技術成果是常態,但和這位胖先生所說的有些出入,那就是法國竊取英國的技術要更多。不過,在學術會議上大談這個,似乎并不太合適。
但其他人顯然不這么認為,當即開啟了抨擊英國佬模式,各種挖苦、謾罵聲不絕于耳。
坐在約瑟夫右后側的褐發年輕人高聲講述起法國在學術方面的領先歷史,逐條痛斥英國人剽竊法國的成果,最后咬牙切齒地抒發著對英國學術界的鄙視。
有人激動地喊了起來:
“所以英國人在科學的世界里永遠無法超越法蘭西!”
“沒錯,看看他們愚蠢的論文吧,竟說光是一種波,哈哈!”
“他們總是搞出這種令人發笑的東西,還總愛自鳴得意。”
“只有法國才能引領科學的進步,這是主的旨意!”
時下法國學界還是非常自傲的,加上英法世仇,罵英國就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英國有過什么偉大的學者嗎?沒有!”那個褐發的年輕人激動地揮手高呼。
而后,他望向約瑟夫,似在尋求支持,欠身道:“尊敬的殿下,您說是吧?”
約瑟夫吁了口氣,微微搖頭,低聲道:“他們有牛頓。”
四下里靜了靜,幾十雙眼睛同時朝約瑟夫看來,像是沒料到王太子竟會為英國人說話。
約瑟夫想了想,索性站起身來,剛才的氛圍和那些論調實在讓他不吐不快:“其實,英國在科學方面也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
“除了牛頓,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泰勒先生,計算運動軌跡時常會用到他的泰勒級數。
“還有麥克勞林的《構造幾何》。
“其實更多時候,工匠瓦特先生的蒸汽機或許會帶來更加驚人的影響,在紡織領域,整個法國都已經感受到了那種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