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歐陸風云2
塔列朗點了點頭:
“是的,殿下,奪回西里西亞是奧地利從貴族到平民共同的夙愿。”
約瑟夫接道:
“還有巴伐利亞,當初如果不是普魯士人從中作梗,奧地利很可能已經得到了這片土地。
“實際上,不論是普魯士還是奧地利,都想要成為大德意志區真正的主人,從而一直死死盯著對方。
“奧地利如果能得到我們的支持,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他們會非常樂意將普魯士狠狠打翻在地,即使拼上所有國力也在所不惜。
“因為一旦成功,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將能夠真正擁有這個帝國。”
說起來,神圣羅馬帝國在中世紀時是歐洲真正的霸主。從荷蘭到法國東部,從意大利到匈牙利,包括瑞士、德國、奧地利以及波蘭西部,都是帝國的疆域。
然而,在教廷干預下,帝國開始實行選帝侯制度。并在14世紀由皇帝查理四世頒布了《金璽詔書》,規范并固化了這一模式,神羅皇帝成了選帝侯們選出的“代表”,導致實權越來越弱,而帝國內部的邦國獨立性則越來越強。
到了18世紀,帝國分出了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個巨無霸,以及符騰堡、巴伐利亞、薩克森、黑森、漢諾威等等一大堆的小邦國。而哈布斯堡家族從一百多年前壟斷了神羅皇位,也就是現在的奧地利國王擔任著皇帝。
同時普魯士仗著德意志大區的邦國與自己在語言、民族上的相近,也想一統德意志。實際上大半個世紀之后,俾斯麥也算是基本上實現了這個夙愿。
不過眼下,顯然占有皇帝名分的奧地利更有重現神羅輝煌的希望。
對于強國來說,最好的戰略模式就是自己悶聲發展,讓別人打得死去活來。等到別國都傷痕累累的時候,自己無需動手就已是無冕之王了。
約瑟夫繼續道:
“白手套?”
塔列朗思忖道:
“殿下,那么我們應該拒絕俄國沙皇對波蘭的主張?”
“只要波蘭屹立不倒,那么普、奧就必定會將目光轉回到德意志地區。而爭搶德意志區,則會使他們產生無法調節的矛盾!”
塔列朗有點兒暈了:
“因為兩國絕不能坐視俄國將波蘭這么大的利益獨吞【注2】。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聯手支持波蘭抵抗俄國,要么加入俄國的瓜分行動,從波蘭撕下屬于自己的那一塊肉。
“要知道,英國人肯定很樂得見到這種情況出現,并積極促成它。”
塔列朗聞言不禁變得神色凝重起來,他必須承認,王太子殿下看得非常深,也非常遠。
“無論是哪種情況,普、奧都會產生巨大的共同利益,甚至會因此結盟。從而導致奧地利與普魯士開戰的意愿大幅降低。最糟糕的情況下,他們結成的利益共同體還會尋找其他的目標下手,比如法國。
約瑟夫立刻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