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在議會提交一份購買巴巴里海盜的撥款申請,請您給予我支持。”
英國駐荷蘭大使約瑟夫·約克爵士沉著臉從議會大樓中快步走出。
昨天從地中海傳回的消息,美國的艦隊在法、荷的幫助下,剿滅了突尼斯的巴巴里海盜,往后地中海航道的安全性將大幅度提高。
而自己作為當初力主通過特別撥款打擊的海盜的議員,收獲了大量的政治威望。
“前進號”上,約瑟夫看著《突尼斯起源分析》,臉上露出了笑意。
約克低聲咒罵著,誰都知道,荷蘭的那艘小船只是給法國人打下手,這分明就是在支持法國!
荷蘭人雖是被英國打怕了,但內心對英國的頤指氣使極為不滿。故而能抓住這種小事情惡心英國,是非常樂意去做的。
貝爾蒂埃和一眾軍官早已來到碼頭迎接。不過,由于約瑟夫要求他們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幾乎沒有士兵在此。
不僅如此,他們還發表了聲明,說地中海近來的自由貿易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其中有荷蘭人的貢獻。
帝國任命的帕夏哈穆德·阿里被殺,他的侄子哈吉宣布繼位,卻沒有按照慣例,向帝國請求冊封帕夏。這使帝國的威嚴受到了損害。
約克忽又想起前兩天聽到的小道消息——荷蘭東、西印度公司將合并,并接受法國的投資,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
低地可是大英帝國的戰略“灘頭”,絕對不容有失!
圣皮埃爾先生的文筆絕對沒得說,將歷史資料和各種傳說乃至神話巧妙地串在一起,故事寫得非常生動……
美國。
他聲音壓低了些:“我看照這個勢頭,您未必不能爭一下總統的寶座。”
外面那些狂熱而充滿自豪感的民眾,或許,真能讓自己在明年的總統選舉時擁抱驚喜……
他將文稿交給伊沙克這位“北非通”,讓他審讀一下,如果沒問題的話就盡快翻譯成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然后大量印刷。
不,應該是記錄了突尼斯繽紛的歷史。
這件事必須盡快查實,如果是真的,必須盡全力阻止,以防荷蘭繼續倒向法國。
荷蘭,阿姆斯特丹。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蘇丹選中了他前往突尼斯。
一旁同為“聯邦黨”成員的麥迪遜湊了過來,向窗外比劃著笑道:
費城。
“殿下答應王后陛下會一直待在船上。所以,啊,那是艘船。架在馬車上的船。”
貝爾蒂埃:“……”
半小時后,車隊來到突尼斯城外,約瑟夫立刻便看到遠處大道旁的空地上架設了大量的帳篷,足有上千頂。
看營地周圍的旗幟,以及巡邏士兵的裝扮,應該是突尼斯禁衛軍。
“這是怎么回事兒?”
坐在“船”對面的貝爾蒂埃忙解釋道:
“殿下,這是科
賈所率的禁衛軍,足有一萬兩千多人。他們和尤尼斯的戰事結束后,便返回了突尼斯城。我擔心他們會鬧出亂子,就讓他們駐扎在城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