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己就是歐洲最大的羊毛出產地,未來法國想要和英國比拼工業,紡織業就絕不能落下,那么新西蘭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太平洋上有個還未開發的黃金島嶼——新西蘭。我們可以讓突尼斯禁衛軍去那里工作、生活。”
“您的意思是?”
在這個時代,歐洲人是不太愿意去遙遠的太平洋討生活的。19世紀英國殖民新西蘭時,一共也就去了2000來人。而約瑟夫手里卻有3萬多人!
雖然這里面還有很多老弱病殘,但能實際投入生產的起碼也有一小半。只需要派幾千名法國人對他們進行管理,就能迅速打開新西蘭的殖民局面。
當然,怎樣和新西蘭土著毛利人打交道,也是能否順利拿下新西蘭的關鍵點。對此,約瑟夫有后世英國人殖民新西蘭時的各種教訓,對此自然是心里有底。
晚宴的主菜依舊是約瑟夫很喜歡的塔吉鍋。只是這次他來得匆忙,沒有帶宮廷御廚,所以味道比凡爾賽宮里的略差些。不過,席間也多了些突尼斯本地特色的烤駱駝肉、堅果烤腸拌酸奶,以及……一盤似乎是油炸肉蛾子的菜。
法國的紡織業和英國相比,最大的兩個短板,一是缺少廣闊的殖民地市場,二是缺少羊毛產地。
“他們只是幾年前發現了那里而已,還根本沒進行任何拓殖。現在的新西蘭還是毛利土著的天下。”
那這塊肥肉就只有交給雙子貿易公司了。
然而,荷蘭自從幾年前在第四次英荷戰爭中被英國人痛扁了一頓之后,對英國就始終有些畏懼,所以拖到現在也沒能下定決心跟法國合作。
他示意助手將一本小冊子取來,雙手捧給了約瑟夫:
“其中最核心的觀點,是說突尼斯人大部分都來自埃及,是先知的子民。而柏柏爾人則自古都在沙漠地帶生活,他們都和羅馬并沒有關系。此外,流言還編造了很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迫害突尼斯人的故事。鼓吹突尼斯人應將我們殺死或趕出北非。”
“殿下,關于那些流言,大概是從上個月出現的。”喬安匯報道,“除了有人在街頭散播流言之外,還有一本關于這個的小冊子。”
喬伊回憶了一下,遲疑道:
“殿下,我記得英國人對那里有殖民宣稱……”
約瑟夫笑了笑:
“哦?”約瑟夫有些吃驚地看著手里的小冊子。這些流言顯然是想攪亂法國對突尼斯的統治,屬于是認知戰的范疇了。能在18世紀想出這主意的人,絕對算是個政治天才了!
只不過,若要搞認知戰,那這個時代的超級天才,也遠不如一名親身經過二十一世紀的大國認知戰的普通人。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